-
中海蓝建携手中铭生物打造昌吉微藻产业集群
-
新型纳米水凝胶助力炎症性眼病治疗
针对炎症性眼病治疗难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周行涛团队研发出掺杂铈基有机金属框架(CeMOFs)的多功能水凝胶滴眼液,提出了一种联合抗炎的无创治疗新策略。
-
初步证实我国原研新药治疗红斑狼疮有效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全国多中心药物研究,初步证实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生物制剂——泰它西普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期刊《风湿病年鉴》上在线发表。
-
又一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基因被发现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余自华教授科研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人类分子遗传学》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NUP160基因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
新方法可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香港科技大学19日宣布,由该校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最近开发出一种血液测试方法,可早期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准确率分别超过96%和87%。
-
移植物抗宿主病综合预防有了优化方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张曦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创建了有效低毒并兼顾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细胞预防新方案,该成果进一步优化了造血干细胞治疗中移植物抗宿主病综合预防效果。
-
“超级黑色素”可加速治愈皮肤晒伤
当你的皮肤暴露在阳光或环境毒素中时,有没有一种护肤霜可治愈暴露产生的损伤?近日,发表在《自然》子刊《npj·再生医学》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最新开发出一种人造仿生黑色素,能模仿人类皮肤中的天然黑色素,可局部应用于受伤的皮肤加速伤口愈合。
-
多家药企加快国际化 创新药“出海”提速
近期,创新药“出海”取得新进展。君实生物近日公告,特瑞普利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简称“BL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批准。恒瑞医药宣布,公司与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领先科技公司默克公司就其自主研发的PARP1抑制剂HRS-1167达成独家许可协议。
-
子宫内膜癌治疗有了新方式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王延洲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孙力教授团队,证实了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病痛,为该类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手段。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外科学杂志》上。
-
抗凝血涂层有望解决 小口径人工血管血栓难题
自体血管是受损血管的理想替代品,但是自体血管不仅来源有限,而且存在二次创伤和并发症。因此,如何制得符合临床要求的小口径人造血管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
临床研究成果 | 协和团队创新性应用白介素-17抑制剂治疗大动脉炎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李梦涛、田新平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完成的创新性治疗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的临床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领域顶级期刊Arthritis & Rheumatology(IF:13.3)。研究证实了白介素-17(IL-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难治性TAK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TAK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文章发表后引起业界普遍关注。
-
临床研究成果 | 协和发现胰腺癌化疗耐药新机制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王维斌教授团队在Cell Death & Disease(中科院生物学一区)发表论著,通过巧妙设计的多维度、多类型试验,发现线粒体内膜蛋白STOML2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耐药,提示STOML2基因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得到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基金的支持,由基本外科实验室完成。
-
相聚金鱼嘴基金街区 投资大咖热议医疗产业投资方向
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前景如何?又有哪些新的策略与方向?在6月16日举行的金鱼嘴机构日软银中国资本·医疗健康专场活动上,多位医疗产业一线投资人就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讨论。
-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调研生物产业 新一轮细化政策举措正在酝酿
生物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政策助力。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近日在武汉市召开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会议提出,支持头部生物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抓紧开展《“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梳理成效、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推进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
基石药业艾伏尼布片获批用于治疗IDH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和胆管癌患者
5月10日,基石药业同类首创精准治疗药物IDH1抑制剂拓舒沃(艾伏尼布片)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两项适应症
-
一季度广西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速明显
近日,从南宁海关获悉,一季度,广西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2亿元,同比增长1.2倍,对RCEP国家出口2.2亿元,同比增长55.3%。
-
北京协和医院新增鼻颅底外科MDT
5月8日10时许,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的疑难病会诊中心内,十余位医生正在为一名鼻颅底脑膜瘤患者认真探讨治疗方案。这是一场由耳鼻喉科牵头,神经外科、放射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肿瘤内科等科室参与的鼻颅底外科疑难病多学科会诊(MDT)。
-
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获得成功
本次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脑内开展的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研究成果,促进了介入式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前瞻性研究向临床应用迈进,有助于推动医疗企业产业升级。
-
复星医药、国药中金联合领投 复星杏脉完成超亿元战略融资
日前,上海杏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杏脉”)完成超亿元的战略融资,由复星医药、国药中金联合领投,安亭实业参与跟投。
-
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倡导积极行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肺癌早期精准诊疗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11月3日,泛生子(纳斯达克代码:GTH)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度合作的“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泛生子也因此成为今年唯一癌症精准医疗获奖企业。
-
告别“谈癌色变” 第四届华夏肿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第四届华夏肿瘤高峰论坛秉承“规范、仁心、传承、发展”的宗旨,践行2030“健康中国”发展规划,为推动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
安宫牛黄丸、东阿阿胶等多款药品被造假,近20人被判刑
据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网信息显示,8月份至今,有4起假药案被查处,复方咳喘灵胶囊、某国安宫牛黄丸、阿胶等多款药品被指造假,近20人被判刑。
-
中山医院携手联影推动全球首款全身5.0T磁共振进入临床
中山-联影产医融合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创新典范,为下一阶段全面攻克卡脖子技术、掌握重大医学领域国际话语权积蓄能量。
-
提升硬核实力 大健康产业迎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审评审批制度不断完善,我国新药上市速度逐渐加快。这反映了我国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有助于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
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结果“出炉”
23日,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据悉,第五批国家集采共涉及62个品种,实际到场参与竞标药企共201家,最终61个品种集采成功,普萘洛尔流标。此次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6%,明显高于此前几批52%、53%的降幅。
-
医学创新让患者获益 中山医院大力攻克“卡脖子”难题
上述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和ALPPS两项技术均已获得中山医院,中山医院还在加快突破临床技术壁垒,促进了临床新技术的转化与落地应用。
-
海南打造健康长寿岛
海南省政府日前印发《海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该省将围绕“81469”任务高质量打造健康岛、长寿岛。6月21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相关情况。
-
“您健康”在武汉上线 创新“三医联动”模式
作为首个打通互联网医院+零售终端在线医保支付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您健康”创新“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武汉新模式。
-
北京协和医院完成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北京协和医院成为国内较早利用Mako骨科机器人系统开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院之一。
-
跨境、跨界、跨越——来自首届消博会的观察之二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是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背景下举办的又一次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展会上熙熙攘攘的企业展台更折射出在海南自贸港这片沃土上,企业不断探索新领域、新概念、新时尚的无限发展潜力。
-
A股68家药企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其中上海医药高达128亿元
截至5月5日,据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已披露的2020年年报显示,有68家药企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其中上海医药超过百亿元,达到128.6亿元。另外华东医药、科伦药业、白云山等8家超过40亿元。
-
一天然药物化合物具治疗帕金森病潜力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瑞茂研究员团队近日在《细胞死亡和分化》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具有帕金森病治疗潜力的天然药物化合物的抗帕金森药理作用机制,并提出一种帕金森病发病新机理。
-
22家医药公司一季报业绩预喜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共有22家医药上市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数据,几乎保持全线增长的态势。有9家公司预计一季度业绩增幅超过100%,其中7家来自医疗器械板块,九强生物以7倍至9倍的增幅暂居增幅的榜首。
-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重点实验室
近日,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市
-
全球首例三瓣膜“瓣中瓣”手术成功
该手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魏来教授团队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德广教授团队联合开展,沪豫联合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了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手术的患者翟先生顺利出院。
-
北京儿童医院罕见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正式开诊
长期以来,罕见病患者面临着确诊难、治疗难等就医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疾病诊疗方式发生着改变,罕见病救治难题正不断取得新进展。日前,北京儿童医院罕见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正式开诊,标志着我国罕见病诊疗进入新阶段。
-
“老药新用”为自闭症患儿添希望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斐教授领衔的团队,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英国剑桥大学芭芭拉·萨哈金教授团队等合作,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老药”布美他尼可为低龄自闭症患儿的治疗增添希望。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填补自闭症药物治疗领域的空白。
-
甘油三酯代谢调控机制有新解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韩泽广教授课题组,新近发现新型甘油三酯代谢调控分子LZP,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该研究为肝脏疾病和脂质代谢紊乱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及潜在治疗靶点。
-
河南省十项举措提升医疗服务
预约服务精准化、支付方式多样化、门诊取药便捷化、远程医疗常态化、病案复印便民化,河南省卫健为推动各项便民、惠民医疗服务措施落地见效,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河南省印发《河南省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2021年版)》。
-
推进数字化转型 北京协和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专家评审
作为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的排头兵,北京协和医院在2015年就推出了线上APP,开始“触网”转型。日前,北京协和医院顺利通过互联网医院专家评审,标志着“云上协和”又一次取得实质性推进,更为中国公立医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按下快进键。
-
李兆申院士: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
-
全国首例5G远程骨科机器人辅助创伤手术完成
近年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医疗行业迈上了新台阶,让“云会诊”“云手术”成为现实。
-
促进健康养老 北京协和医院“医养结合”模式显成效
当前,我国已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全国产“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长期以来,心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心脏移植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90%,10年生存率可达70%。在心脏移植供体稀缺的情况下,“人工心脏”开始成为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新选择。
-
国家罕见病质控中心落户北京协和医院
随着国家罕见病质控中心的落户,北京协和医院将推动罕见病医疗质量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完善罕见病保障体系建设。
-
北京地坛医院与微远基因达成合作 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地坛医院和微远基因将共同致力于感染精准医学转化应用,推动科研产出,成果转化与模式创新。
-
新三板医疗器械公司 进入发展“黄金期”
工信部近日就《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到2025年,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医疗装备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公共卫生全面支撑能力。在医疗装备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6-8家企业进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
北京推进研究型创新型医院建设
2月26日,2021年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透露,此前北京市布局的科技创新工作效果逐步显现,北京市属医院2020年科技创新收入达10.1亿元,同比增加3.05亿元,年增速达43.31%。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属医院今年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把持续推进研究型创新型医院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
-
4款国产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注册申请、附条件批准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注册申请;其中,后者是首家获批的国产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
新冠治疗或有“鸡尾酒疗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丛尧研究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谢幼华课题组和邓强课题组新近合作研究,开发出一种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双抗体“鸡尾酒疗法”。
-
狂犬病病毒复制重要“角色”现身
人若感染狂犬病病毒,一旦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几乎100%,目前临床尚无有效药物。
-
又一专利产业化“落地” 中山医院创新引领心血管介入治疗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种新型血管内抓捕器成功实现专利转化,这项新发明能够切实解决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遇到的痛点问题,提高心脏介入手术的精准度与效率。
-
发改委:将制定“十四五”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2月9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制定“十四五”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
2021年全国疾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7日,2021年全国疾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医药板块长期向上 关注“真创新”投资方向
医药板块2021年投资机会成为投资者关注热点。
-
医联学科建设再下一城 四方合作共建“婴幼儿行为神经发育专业”
2月5日,由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简称:中优协)婴幼儿发育专业委员会、医联、宝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鲍秀兰阳光优智”儿童早期干预和早期发展公益基金四方联合发起,国内高危儿早期干预领域权威——鲍秀兰专家团队牵头的医联互联网医院“婴幼儿行为神经发育专业”正式成立,旨在为高危儿管理团队提供专业培训和医疗支持,改善高危儿近期、远期神经发育结局,实现个体最佳发育发展。
-
中疾控研发出两种冷链消毒剂配方
12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新闻1+1》中曾表示,进口产品虽然在海关关口进行了消毒处理,但是遇到了新的挑战。在低温情况下,常规消毒剂消毒效果明显减弱,或者不能发挥作用。
-
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45种中选药品拟平均降价52% 涉及抗癌药等多个种类
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企业拟中选比例提高至71%,产生拟中选企业118家。
-
国家医保局:27省份开展门诊费跨省直接结算试运行
据了解,已办理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备案人员,同步开通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无须另外备案。其他有异地普通门诊就医需求的人员,按照参保地异地就医管理要求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在上述试点地区的试点定点医药机构就医时,可以按照规定直接结算。
-
全球疫情何时缓解?钟南山给出预测
1月31日,钟南山在参加“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活动时表示对于疫情要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一旦放松,疫情将马上反弹。
-
微信搜一搜可线上预约核酸检测 已覆盖超100个城市
1月25日,记者从微信搜一搜获悉,为方便全国用户查询及使用疫情相关服务,微信搜一搜打造疫情服务页深度聚合,上线了包括核酸检测预约、地区风险查询、全国隔离政策查询、健康码等服务。
-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全国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数量达5400余家,各类化妆品注册备案主体8.7万余家,有效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近160余万。
-
全球新冠疫苗企业提产能 国产疫苗被多个国家订购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新冠疫苗在多国获批上市,疫苗接种也提上日程。随着我国首个新冠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国家宣布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接种人群逐渐增多。
-
5G智慧医疗赛道渐热 上市公司多路布局
各地日前相继启动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将围绕急诊救治、远程诊断等方面,遴选出一批试点项目,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
重疾险将有新变化:保障范围、产品价格有何影响?
近年来,百姓健康保障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我国重疾险已有20多年发展历史。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8年,重疾险产品累计推出超3000款,承保近2亿人次,赔付约180万人次,赔付金额超1000亿元。
-
两张表测出“心源性痴呆”
慢性心衰是心脏疾病的最严重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23%~73%的慢性心衰患者发病期间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可导致出院后更高的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率。
-
刘清泉挂帅辽宁,中医药全面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率100%!
1月12日下午,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六场新闻发布会。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磊石介绍,著名中医专家刘清泉带领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中医团队一起参与治疗,中医参与治疗率100%。
-
新冠疫苗接种目标人群将扩至老年人?国外三期临床试验数据已拿到
(健康时报记者 林敬 毛圆圆)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疫苗接种人群将扩大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引发关注。
-
国家药监局发文:改革中药注册分类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造福人民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药彰显特色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
集采改革提速倒逼医药行业格局重构
持续多轮的药品和耗材集采改革,集采改革令中标企业市场份额迅速放大,药品质量是事关改革成败的。
-
集采冠脉支架“落地” 患者受益最明显
尽管支架价格大降,但多地医疗机构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临床医生普遍反馈产品过渡平稳,患者受益最为明显。
-
“猝死”为何盯上年轻人?有什么办法能减少悲剧发生?
当前的年轻人,面对生活和工作心里普遍感受都是“压力山大”。高压力带来的慢性疲劳,正在侵蚀着年轻人的心脏。
-
“二巯丙磺钠”缺货且涨价!药企回应:原料药涨价
从2020年年初开始,罕见病救命药二巯丙磺钠就开始缺货,2020年11月患者终于可以买到药了,但也只是有些省份可以买,即使可以买到,价格却涨了好几倍,且能够买到的医院也不多。
-
关注外卖食品安全:推动社会共治 消费更加放心
近年来,随着监管发力和法治保障、标准建设、行业规范等方面工作推进,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得到改善。
-
新冠病毒疫苗怎么打?权威指南来了
中国疾控中心7日针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发布权威指南,回应公众关切。
-
连花清瘟正常生产 以岭药业2020年业绩预增90%
疫情发生后,以岭药业已迅速提高厂区防疫等级,进行全封闭式管理,对上班员工统一安排住宿,并提供充足的防疫物品,确保安全、生产两不误。
-
12家医药企业市值超千亿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月6日,医药股中,恒瑞医药市值超过6000亿大关,迈瑞医疗市值超过5000亿,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长春高新、片仔癀等10支医药股达到千亿市值。此外,通策医疗、康希诺、康龙化成等直逼千亿元大关。
-
国家中医药局:抗疫贡献加速中医药国际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医药抗疫方案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
-
新冠病毒“物传人”:冷链、水产是传播重要渠道
2020年12月19日,结合不少进口冷链食品或外包装表面检出核酸阳性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出了“环境传人”的概念:“新冠病毒原来是人传人,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环境传人。”
-
肿瘤药物将实行分级管理,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但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单位在科学规范地应用抗肿瘤药物上仍存在一定差异。
-
田伟院士:我眼中的医疗机器人
在医学机器人方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矛盾”,工程师希望机器人能够替代医生,而事实上机器人只能成为医生的助手。
-
工信部:全力保障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供应
工信部专门成立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保障工作专班,每周对重点企业的产能产量进行跟踪调度。同时,对各条技术路线的企业,都要求同步推动产能建设。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
作为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20年前11个月,其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4%。目前,齐鲁制药产品已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
苏宁环球发力医疗美容新领域
日前,“苏宁环球医美产业投资者线下调研活动”举行。全国各地的医疗美容行业专家、投资者与公司及医美产业管理层就公司医美产业的发展和经营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
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两项重要研究数据公布
基石药业在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学术年会上公布了抗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CS1001)的两项重要研究数据。
-
疫苗接种八大关切,权威回应来了!
随着国产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上海、北京、山东等多个省份加快启动大规模接种。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有关部门作出权威回应。
-
我国宫颈癌防治路径进一步明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支持世卫组织发布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意味着,我国宫颈癌防治路径将进一步明确,对推动宫颈癌防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