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琨:肿瘤内科发展未来可期

2022-10-26 14:39中国财富网祝磊

中国财富网讯 今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报告显示,我国消化系统肿瘤现状依旧不容乐观。在报告提到的男性肿瘤发病前5位中,除了肺癌(55万)以外,其余4类均为消化系统肿瘤(结直肠癌28.9万、胃癌27.6万、肝癌23.9万、食道癌18.5万);而在女性肿瘤发病前5位中,结直肠癌(17万)和胃癌(12万)同样赫然在列。

对此,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永琨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肿瘤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并且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各个细分瘤种中也呈现不同的变化。

黑内饰氛围灯.jpg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永琨教授

国内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呈现分化

“中国消化系统肿瘤的疾病负担在世界范围内占40%左右,从全球角度而言,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孙永琨教授表示,“虽然现在看起来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乳腺癌,但如果把整个消化系统肿瘤加在一起计算,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一半,对人民健康的疾病负担是非常大的。”

同时,消化系统肿瘤在国内的发病形式也呈现分化。“从大的趋势上看,像食管癌、胃癌这种上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在国内呈现下降趋势;而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结直肠癌、胰腺癌的发病率是在逐渐上升的。肝胆类肿瘤因为发病原因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由于我国近年来乙肝防治工作卓有成效,乙肝疫苗的接种普及使我国乙肝感染者的数量逐年减少,继而使得与之相关的肝癌发病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丙肝、酒精肝、代谢性肝病相关的肝癌发病率则逐年升高,但整体来看,我国肝癌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孙永琨表示。

孙永琨认为,肿瘤疾病被发现时分期偏晚是我国肿瘤发病的重要特点之一。“不管是胃癌、结直肠癌,还是肝胆肿瘤被发现时通常已经到了三期甚至更晚的期别,而像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80%左右的肝癌可以在一期被发现,这也对我国肿瘤整体防控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肿瘤三级预防 防“癌”于未然

实际上,在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已经开始在河南省林县食管癌高发发病现场探索食管癌发病的机制及病因,从而对它进行早期干预,也就是一级预防。此外,通过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现场进行癌症预防筛查等一系列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全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甲胎蛋白是比较好的筛查肝癌的指标,这也是中国在消化系统肿瘤防治领域对全世界做出的贡献。

“除了一级预防,早诊早治同样非常重要,对于肿瘤疾病越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患者生存期越长,预期治疗效果越好。”孙永琨表示,“国家癌症中心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在肿瘤高发现场、高危人群中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早发现癌症患者,从而对他们的治疗进行改善。”

“到三级预防,也就是在发现患者发病后,我们要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包括外科治疗、放疗和药物治疗等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以期给患者带来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让每一名患者实实在在的获益。”

多学科诊疗促进肿瘤内科发展

孙永琨提到的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模式(MDT)目前也是全球流行的新型诊疗模式,尤其是在肿瘤疾病的治疗领域。“MDT把现有的治疗与预防手段综合运用到一起,为每名患者带来实际的好处。”孙永琨表示,“实际上,MDT理念也在强调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各个科室之间,各种治疗手段之间要进行充分的合作,二是强调每个亚专业、每个学科,每种治疗手段,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据孙永琨介绍,他所在的肿瘤内科领域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以往以化疗药物治疗为主的肿瘤内科经过20多年的演变,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传统化疗药物治疗,针对肿瘤发病机制特殊信号传导通路的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为核心的全新诊疗体系,尤其是从2016-2017年逐渐兴起的免疫治疗,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的T细胞或NK细胞,起到杀伤肿瘤,治疗疾病的作用,这也使得肿瘤内科在肿瘤综合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早期的肿瘤内科主要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治疗或针对晚期患者姑息治疗的作用,而近年来,随着有效药物的增多,药物治疗的效果在不断变化,治疗效果提升后,内科治疗在MDT框架内可以起到的作用更加丰富。”孙永琨表示,“一方面,在外科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后,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杀灭体内残留肿瘤细胞,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DFS、OS水平,提升肿瘤治愈率。另一方面,从国内的一些患者实际状况看,癌症被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肿瘤内科还可以在术前应用一些新型药物,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传统化疗药物相结合的手段使患者已有肿瘤缩小,将一些不具备手术治疗条件的患者转化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结果,为患者带来希望。”

“总体来看,我国肿瘤诊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40%左右,但距离实现2030年健康中国癌症防控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孙永琨表示,“可喜的是,在对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会有更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出现,而且这些药物会朝着高效、低毒的方向努力;同时我们的支持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比如处理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疼痛等治疗不良反应和癌症并发症,相应的药物也在蓬勃发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与程度。”(祝磊)

责任编辑:百川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