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疫苗接种人群将扩大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引发关注。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监察专员王斌在发布会上说,现阶段接种的重点人群是18-59岁高风险和可能高传播人群。随着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疫苗供应量的增加等,中国会把疫苗接种目标人群扩大到更多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老年人。
健康时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河北疫情中,一是老年人多,二是患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比较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发布会上透露,“我们做了统计,河北的确诊病例平均年龄是50岁,高于60岁以上的病例占到30%。辽宁60岁以上人群占到了37%,平均年龄达到53岁”。
既然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为什么60岁及以上老年人要晚于18~59岁接种呢?
“给患者接种疫苗时,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人群进行接种,目前新冠疫苗说明书上标注的人群范围是18~59岁”,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聂慧瑶说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就像宫颈癌疫苗,也是有年龄限制的”。
“一般来说新疫苗做临床试验时的序贯都是先从青壮年开始,即先做18~59岁的人群,其次是60岁及以上人群,最后是18岁以下人群,所以说60岁以上人群及18岁以下人群的接种时间要晚一些”,国内某疫苗研发专家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每一个人群范围的疫苗都要各进行三期临床试验,一期试验主要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只在少数人群接种,二期临床试验时除了兼顾安全性外还要确定针次与间隔时间,比如有的人打两针,有的人打三针,有的人间隔14天打第二针,有的人间隔28天,然后根据他们的血清与细胞免疫结果确定哪一个免疫程序效果最好,三期试验时便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做最后的观察。
“目前60岁以上人群在国外三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已经拿到,但18岁以下人群目前只进行了一、二期临床试验,三期还没有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