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治疗或有“鸡尾酒疗法”

2021-02-23 15:33健康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丛尧研究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谢幼华课题组和邓强课题组新近合作研究,开发出一种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双抗体“鸡尾酒疗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鸡尾酒疗法”是指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艾滋病。近年来,有人将其他疾病类似的联合用药疗法也称为“鸡尾酒疗法”。针对新冠病毒的双抗体“鸡尾酒疗法”,则是将两个单克隆抗体混合在一起使用。该论文作者、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超介绍,新冠病毒变异非常快,仅使用单个抗体很容易因为对应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导致抗体失效。将两个靶向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不同位置的抗体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减少逃逸抗体中和的病毒变异株的出现概率。科研人员发现,双抗体组合比单个抗体的抗病毒效果要强,体现出抗体间的协同作用。

据介绍,成熟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有3个受体结合域,一般处于向下的关闭状态,无法和受体结合。这种刺突蛋白的构象被称作“关闭构象”。当病毒和细胞接触时,刺突蛋白的一个受体结合域会变为向上的打开状态,这种刺突蛋白的构象被称作“部分打开的构象”,可以和受体结合。受体的结合又会进一步触发病毒刺突蛋白发生一系列构象变化,以便于病毒和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最终刺突蛋白变为“融合后构象”。

科研人员首次捕捉到抗体触发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三聚体的构象变化空间,发现抗体的结合诱导病毒刺突蛋白的逐步变构,使刺突蛋白从稳定的“融合前构象”往不稳定的“融合后构象”转变。也就是说,这两个抗体的结合可以使新冠病毒在接触细胞受体前就失去一定感染性。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揭示了双抗体协同中和新冠病毒的潜在分子机制,抗体靶向的区域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责任编辑:百川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