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望打通医养产业发展“栓塞”
名医视角

来源:中国财富网 0 发布日期:2023-04-28

中国财富网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总数超过2.6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7%,老龄化趋势已经进入“快车道”。老年人口基数的不断壮大使得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持续走高。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则显示,我国75%的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16%的老年人存在失能或部分失能症状,4.8%的老年人处于完全失能状态。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和老年病发病率的提升对以“医养结合”为特征的养老产业存在强烈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多数人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养老产业是“只面向老年人的服务业”这一传统概念,未能将养老产业可以覆盖到的全产业链进行通盘考虑,与之相关的社会资源更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与利用,致使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依然滞后。

国内不断壮大的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和康养需求的差异化表现,以及统计数据中提到的关于失能或部分失能、完全失能老人的区别护理问题,由于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致使大部分需求难以被满足,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老人得了病,养老院治疗不方便,转到医院又不能长期住,家属只能在期间往返奔波,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一位老年患者家属无奈地表示。

基于现状,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国内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及老年病专科医院的优质资源,带动和建立建全以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社会养老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层级、多样化的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老年病的“分级诊疗”与“防治结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需老年病科主任罗斌教授表示:“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存在多样化,如何运用最经济、最合理、最便捷的手段满足老年人不尽相同的医疗需求,是国内老年医学共同面对的问题。”她认为,疾病会随着人体自身年龄的增长和机体老化逐渐增多,将预防老龄化疾病的关口前移,在中青年阶段就开始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可以延缓老龄化疾病的发生时间,在整体环境下实现“防治结合”。

此外,据罗斌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普通人从45岁开始机体状态出现下降的趋势,抗衰老和延缓精力衰退是这一年龄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在50到60岁,人们患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对各类疾病的及时筛查成为当务之急。”罗斌表示,“60到70岁的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量下降,脾胃消化功能也会有所变化,对老人已患有慢性病的监测至关重要;进入70到80岁的年龄阶段,重点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80到9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可能多数人的机能状态已经完全下降,这时就需要有专人对老人进行照顾,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守护老人健康

在回答老年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或养老机构的问题时,罗斌强调了机构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重要性,同时她也建议老人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心理价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养老机构。“对老人情感方面的焦虑和孤独感的关注与关心也很重要,家属、机构,乃至社会层面需要针对老年人的这一特点进行适度的引导和教育。”罗斌表示,“养老机构也可以在一定层面实现对医疗体系的补充,同时可以发挥好自身的社区优势,促进老年人之间的社会交流。”

据了解,罗斌所工作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需老年病科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的老年病重点专科单位,对老年患者的健康评估是科室的诊疗特色之一。“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我们会根据老年患者的不同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基于方案我们又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支持,处方用药给出全面的调整建议。此外,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方面,我们注重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分析并及时剔除导致老年人患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罗斌说道。

(文字:祝磊/视频:赵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