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务实现产业化 关键在于“规范”

2021-01-08 09:23中国财富网祝磊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 随着我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迅速恢复,经济增长逐渐趋于常态。与此同时,由这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经济秩序恢复后的产业加速导致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的需求量陡然提升。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二、三季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门诊量上升幅度超过2.5倍,从就诊情况来看,比较集中的情况是焦虑(占16.1%)、抑郁(占29.2%)。

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教授表示,疫情期间公众的紧张焦虑情绪已经随着国家对疫情的有效控制趋于平稳,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疏导需要更多地结合公民的社会角色和社会生活场景予以展开。

“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和基层社会工作人员,身心均承受极大压力,在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后,开始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如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而长期疲劳工作使基层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倦怠(burnout)的现象也很普遍。”谢斌教授表示,“这部分群体在疫情期间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我们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计划之一。”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教授接听心理疏导热线电话(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实际上,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等服务模式更是被看作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构架中的“标配”,而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则成为心理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谢斌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服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这一领域实现产业化并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规范”。

“在心理咨询行业的管理方面,上海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我们在修订健康管理条例时,首先想到的是把心理咨询的行业管理规范起来。”谢斌教授说道,“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特别重视在政策解读、战略研究,包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院设专业心理服务团队,侧重将传统的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拓展。”

据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上海市建立了完善的社区防治网络,能够进行实时随访和相关的纵向队列研究,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的健康科普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海从事心理咨询的机构很多,作为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专科医院,我们要做的工作是通过行业协会对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机构开展专业化管理。比如,在上海从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和实习,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并在专业协会登记和注册,进行日常监管,这在全国属于开拓性的尝试。”谢斌教授介绍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拥有85年建院史(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资料显示,建于1935年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目前拥有病床超过2000张,是国内专业设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在首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位列精神专科全国第一。

“按照上海市的规划,我们要打造一个精神卫生‘互联网总医院’,就是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上海16个区级精神卫生中心联合起来。首先从互联网医院层面进行比较紧密的联合,接下来还会从线下的服务、管理到学科建设全面打通,建立紧密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专科‘区域医疗联合体’,让优质的医疗资源顺利下沉到基层社区。”谢斌教授说道。

责任编辑:汽车组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