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18年新发病例45.6万例、死亡病例39.0万例,约占全球的44.1%和49.9%,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2位、第3位。全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然低于2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7.4%。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开展全国性的适龄人群胃癌筛查工作。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在今年两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提案中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
李兆申认为,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则低于20%,早期发现胃癌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由于胃癌早期往往缺乏症状,大多于例行检查时发现,筛查成为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途径。
同时,李兆申表示,“虽然我国在部分人群中开展的胃癌筛查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但胃癌诊治效果与日本、韩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死亡率、病死率居高不下。”针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他提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第一,制订政府主导的全国性社区人群胃癌筛查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组建胃癌筛查、早诊早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将胃癌筛查与现有的“两癌”筛查、60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等活动统筹结合起来,依托各级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体系;统筹各类经费,在三年内实现适龄目标筛查人群胃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全覆盖。
第二,在社区适龄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精查策略。我国胃癌目标筛查人群超过2亿,超过80%的早期胃癌病例来自于40岁以上的社区无症状人群,开展社区人群胃癌筛查是提高早癌检出率的必然途径。
第三,建立消化道肿瘤筛查、早诊早治技术培训中心及培训基地,提高消化內镜医师发现早癌的能力。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消化内镜医师1959人,消化内镜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总体不足且地区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胃镜精查能力欠缺。建议国家加大消化内镜资源投入力度,建立相关培训中心,优化相关医师胃镜精查能力,使得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开展基础的消化內镜检查。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胃癌防治意识和胃镜检查依从性。在GCC项目中,如果胃镜精查应答率从37%提高到50%,则预期将多检出114例早癌,成本效益比从1:1.94降低到1:244。
最后,以大数据共享为基础,探索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胃癌筛查全流程中的作用,带动全链条胃癌筛査产业发展。建立全国性胃癌筛查数据共享数据库,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筛查资源配置,加快筛查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胃镜检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人工智能读片、智能随访、内镜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审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