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直播
精彩视频
精彩观点
文字直播
以下文字由速记稿改编,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国财富网不承担转载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主题: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发布会

时间:2018年11月12日上午

地点:金融客咖啡

方悦: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国财富网的方悦,欢迎大家参加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发布会。

    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公布。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正成为政府发挥作用的一个着力点。

    11月12日,中国财富网联合万博新经济研究院推出《2018中国营销环境指数报告》,这份《报告》有哪些特点?对地方经济发展及企业家有哪些实用意义?我国营销环境情况如何,还有哪些改进质处?在今天的发布会及研讨会中我们将和您一一分享。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参加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原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原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教授聂辉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中国财富网总裁张先国,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杜跃进,中国证券报副总编辑、中国财富网总编辑孔雪松,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腾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女士,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

    首先让我们有请中国财富网总裁张先国先生为我们今天的发布会致辞。    

张先国: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媒体界的各位同仁,上午好!

    今天早上还是有点冷,但是我们走进会场以后,感觉还是非常温暖,因为刚才跟腾泰院长说,媒体界经常蹭热点,但是这一次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布会,一不小心踩到了热点,因为营商环境指数,腾泰院长的团队经过了一年多的研究,最近成为中国政治界和经济界的一个最大的热点。在这里我首先代表活动的举办方,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也希望我们在温暖的这一次发布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叫“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我们也知道,2018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就是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会议提出,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了“要借鉴国际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逐步在全国推行”。

    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一次性提升32位。报告指出,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记录,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七个类别的改革中取得了突出进展。学界的相关专家指出,我国营商环境相关的领域改革“令人惊叹的快速且有效”。世行的报告一直被认为是投资的风向标,这样的成绩单,无疑是中国致力于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有力明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会贯穿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这些进步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楚,营商环境的改善,依旧有很多可做之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当下,改善营商环境的行动在中国各地是普遍的。这样的动力,很大程度上缘于竞争的压力、发展的需要。如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而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优化营商环境,既存在于国内改革的语境中,也立足于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没有休止符。积极探索建设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既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能更及时的反馈和矫正改革中的问题,将改革推向纵深。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一些有责任感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市场人士,投入到了对营商环境的调研分析、建言献策,他们的积极助力,也必将对推动各地营商环境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国财富网作为专业、权威的现代财经媒体,协同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共同推出《2018中国营销环境指数报告》,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期待未来奏出最强音。也期待今天与会的各位能与优化营商的步调,一起共同向前发展。我们也希望与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对营商环境指数的研究,能够从省起不到市,到县,一直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创造的细胞都能够活跃起来。谢谢大家!

方悦:刚才张总介绍了一些相关的背景,其实在这里我们也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目前对于营商环境,尤其是对中国的营商环境从历史到现在,我们了解到的资源只有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营商环境做过整体的评估,可以说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做的这个评估报告,填补了行业当中的研究空白,所以非常不容易。尤其是针对我国各省市的营商环境做具体的评估,这还是头一次,所以接下来邀请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对研究报告做相关背景介绍,同时发布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前十名,有请腾泰院长。

腾泰:感谢张先国总裁,尊敬的各位嘉宾,上午好!

    欢迎来参加由中国财富网和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研究报告发布的研讨会,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研究报告的研究宗旨,以及研究特点,万博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的研究宗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万博研究院认为营商环境应该成为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独立研究机构的评价结果既可以作为各级政府的参考指标,同时在应用上,也有比较大的使用弹性,可以避免有政府主管部门自己发布的造成的一刀切和形式主义的这种问题。

    第二个宗旨,要服务于企业决策,有很多的企业到各地投资的时候,选择投资的时候,常常因为缺少对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全面客观、科学评价的结果,而往往受到一些经验、特殊事件或者是片面报道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决策,误导了投资。全面客观的地区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有利于让企业的投资选择回归理性。

    第三个是宗旨是服务于市场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当中,如何让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个边界很难把握。万博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抓营商环境,对促进经济建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各地营商环境的得分、排名和其经济总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正相关的程度达到了80%。其中,金融环境,人才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与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最大,所以以提升和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之一,既能够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不会造成过度干预市场的情况。

    第四个研究的目的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派灭很重要,通过分析各地35项的指标和分布的情况,可以直接得出各地如何补短板,如何提升营商环境的具体建议,此外由于万博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全部由客观、量化了数据指标得出来的,因此不但可以对当前的营商环境做出评价,还可以追溯前三年,前五年,前十年的营商环境得分,从而得出各地营商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况。

    由于营商环境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关注营商环境的一些研究机构当中,可能较多受到了世界银行“do  in business”发布的影响,实际上世行发布的这个“do  in business”研究报告,虽然从19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选择了2、3个城市作为样本,从企业流程,企业注册,到企业关闭的全流程的所涉及到的一些时间成本和程序做了一个排名,但是很难说它是一个完整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而万博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是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软硬环境都重要,硬环境要继续改善,更要在软环境上有新突破的精神和要求,从软硬环境两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并给软实力以较大的权重,使之能够更好服务于供给侧改革,服务于新旧动能转化。

    为了不对排名靠后的省份造成压力或者是负面的影响,我们跟中国财富网协商以后,决定只发布全国营商环境的前十,以及东、西、中部地区的前五,下面由我发布一下全国营商环境的前十位。

    (发布环节)

方悦:谢谢腾泰院长,接下来有请中国证券报副总经理,中国财富网总编辑孔雪松先生,向我们发布东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前五名。

孔雪松:非常容幸来这里发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TOP前五名,我先说中国东部地区排名,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广东,第四名浙江,第三名江苏,第二名北京,第一名上海。

    东部地区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是福建,第四名天津,第三名江苏,第二名上海,第一名浙江。

   东部地区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浙江,第四名广东,第三名江苏,第二名上海,第一名北京。

    中国中部地区的排名,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江西,第四名河南,第三名湖南,第二名安徽,第一名湖北。

    中部地区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江西,第四名湖南,第三名黑龙江,第二名安徽,第一名湖北。

    中部地区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吉林,第四名河南,第三名湖南,第二名安徽,第一名湖北。

    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云南,第四名广西,第三名重庆,第二名四川,第一名陕西。

    西部地区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青海,第四名重庆,第三名广西,第二名陕西,第一名四川。

    西部地区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五名内蒙古,第四名贵州,第三名重庆,第二名四川,第一名陕西。

    指数发布完毕。

方悦:两位已经给我们发布了详细的报告,接下来有请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刘哲女士,做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研究报告的详细解读。

刘哲: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本来是由我和张院长分别解读,但是现在合成了一个PPT,看起来比较连贯,我代为介绍一下,不完善的地方请张海冰副院长补充。

    万博营商环境的评估体系和研究报告的几个亮点,张总业介绍了,我们经过了一年多的探索,可以说是建立了一套万博营商环境的评估指标,这个指标主要是以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维度,主要站在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这样的角度,构建了七个二级指标。大家看一下硬环境包括两个二级指标,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基础设施环境。软环境除了包括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等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要素,我们还将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纳入了软环境的考量范围,也是希望能够综合反映一个省市和地区对于企业创业和人才的综合支持的程度。

    在这七个二级指标下面,我们又构建了35个三级指标,来分项反映不同省份营商环境各个情况。比如说我们在自然环境中,除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同时还将人们近期比较关注的空气质量,纳入了考量范围。再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大家之前比较关注的道路建设这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我们还加入了网络建设,清洁能源的使用程度等现代的基础设施的一些指标。再比如在软环境方面,除了一些传统的,像研发人员,知识成果,还有金融的资产等这些传统的衡量技术、人才和金融的指标,我们还加入了基础教育的人才穿透程度,还有技术市场的活跃度,包括反映生活指标的小学密度等这些有针对性的指标。具体一些指标,一会儿我会做一些详细的角度。

    可以看出确实我们在学术上和理论上,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最开始的初心其实还是为了能够反映新时代企业和人才对于营商环境一些新的要求,同时也尽量的,客观全面的来对一个省市的营商环境做一个综合的评估。

    通过这样一个评估体系,我们发现确实有很多问题是值得重视和深入的一个研究的,下面我们就先看几个一般性的一些结论。

    首先我们在硬环境和软环境指数出路之后,满分是100分,硬环境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只有49.82分,但是软环境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就高达76.51分。硬环境的分差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软环境的分差却比较大。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工业化的发展,各个省份都比较重视硬环境的发展,虽然我们看到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硬环境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可以说在逐渐的缩小。而且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很多省市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的脉络。但是软环境的分差还是比较大的。

    刚才公布了很值得关注的就是北京,北京的软环境得到了92.72分这样一个高分,其实部分的省市已经在软环境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但是在没有公布的指标中,我向大家透露一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市,得分还不足40分钟,所以大多数省市软环境的建设,可能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那么这些已经取得突破的省份,他们的突出指标在哪里?可能还相对有待突破的这些省份又如何找准自己的突破口,一会儿我会做各省市的一个详细的解读。

    下面再看一下第二个一般性的结论。腾泰院长提前剧透我们在指数出来之后,我们对软环境指数和硬环境指数,分别对经济规模做了一个相关性的分析,我们发现软环境与经济规模的相关性更大一些。到底软环境中哪些指标相关性更大,我们要把营商环境七个指标都做了一个相关性的分析,我们看到金融环境与经济相关性是最高的,高达0.8,技术环境和人才环境次之,也在0.7以上。近年来,各地都在抢人,抢技术,抢资金,所以都希望能够在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占据先机,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可能更多的地方都是处于实践的这样的考虑和实践中积累下来这样的经验,才做出这样一些政策的选择,但是现在我们从万博营商环境评估环境统计规律中,也印证了金融、技术创新和人才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作用。

    其他的指标像自然环境,我们测算出来是和经济规模的相关性是最小的,相关性只有0.34。

    第三,一般性的结论就是分布的情况,大家比较关心从1到31,实际上是代表着31个省级行政区排名的情况,黄色的区域是代表着东部地区,灰色代表着中部地区,蓝色的代表着西部地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地区有9个省份占据了营商环境排名前十的这样一个位置。所以说发展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省份都排名比较靠前,我们看到一个省份排名第12名,也有一个省份排名第21名,我们对省份不过于强调。

    再看一下中部,中部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中游的地区,10-22名之间。营商环境排名第10位就是湖北,在中部地区也是排名比较靠前。中部地区还有一个省份排名第11位,营商环境的排名没有公布,但是他在中部地区的营商环境排名是第二位的。

    西部的省份相对来说是排名比较靠后的,我们看到排名最后的十个营商环境这些省份中,其中有九个省份都是西部省份,当然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有三个西部的省份,分别排在了中上游的位置,13名、14名和16名,具体这三个省份他们在营商环境中有哪些优势,一会儿我也会分析。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营商环境前十名的省份,做一个逐一的解读,看看这些省份在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是如何实现突破的,突出的指标在哪里,有待提高的指标又有哪些。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冠亚军,就是上海和北京,二级指标可能不够直观,我这里直接列了三级的指标,从三级指标可以看出上海除了个别的指标,森林覆盖度,大学数量,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车辆以外,其余的31个指标都排在了全国前十的位置。所以综合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如果再往下看,其中有35项指标当中有12项指标位居全国的第一,其中包括了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密度,还有人才方面的基础教育人才穿透度,金融方面的金融网点密度,以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文化事业机构密度等。

    北京实际上在三级指标中也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软环境指标,在软环境指数中,北京是排名第一位的,在软环境的24个指标当中,北京有21项排名全国前五,其中像技术市场活跃度,研发人员的数量,重点高校的数量,以及衡量人才指标的高学历人口占比等,七项指标排名了全国首位。

    说到一空气质量,还有气候,以及地理位置的这样一些限制,自然环境的排名北京位列26位,虽然我们已经对于软环境给予比较大的60%的权重,但是考虑到企业在进行选址的时候,也会考虑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所以综合下来,北京营商环境以0.2分之差屈居于第二位,当然有一些先天自然的因素,并非完全不可以改变,比如今天北京的天气就是优良,我们期待北京有更多的蓝天和白云。

    下面看一下排名第3、4、5位的江苏、浙江和广东,这三个省份实际上是各有特色,我们先看一下排名第三的江苏,江苏实际上在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二级指标中排名都非常靠前,但是最为突出的还是人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这两个指标它在全国排名是第一位的,而且有很多这两个指标下面的一些细分的指标,这里列出来的人才环境中的大学数量,技术创新环境中的技术市场活跃度,这些单项的指标,江苏也是位列全国首位的。

    当然与其他的指标相比,可能外资的利用度,还有小学密度这些指标,略微显得靠后一些,这些指标有所提升,相信江苏的整体营商环境还会上一个台阶。

    浙江是硬环境指数是位居全国的首位,其中基础设施二级指标也是位居全国第一位,我们统计了一下有11个硬环境的二级指标,其中有六项指标,一半以上的指标,浙江是位列全国前五的。右边公布的宽待普及率和公共交通设施,浙江是名列全国的首位。与这些突出的指标相比,浙江有待提升潜力的单项指标,是重点大学的数量和小学的密度。

    广东,广东一直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排头兵,我们都知道作为社会融资规模的第一大省,广东也在整个金融环境的评估排名全国首位。在直接融资方面,像上市公司的数量和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这些细分的指标,广东也是位居了全国的榜首。但是和这些指标相比,我们发现对于人才方面的一些单项指标,广东相对来说排名略显靠后,比如说基础教育的人才穿透度,人才支出这些指标,排在全国后十位的位置,所以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下面再看一下营商环境排名第六的山东。山东是整个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的第三位,GDP也是突破了七万亿大的关口,与经济规模相关性非常高的三个指标,金融、技术和人才,广东也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都排在了全国第四的位置。

    看一下细分的指标,比如说金融环境中的外资利用度指标,山东排在了第二位,人才环境中,大学数量、研发人员的数量分别排在了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技术创新和专利受理数量,技术市场的活跃度也都排在了全国前五的位置。

    通过二级指标的分析,我们还发现山东文化环境是排在了第13位,和我们传统中感觉孔孟直觉上有一些差异,考察的侧重点有一些不同,我这里把文化环境的指标做了一下对比,大家可以看一下蓝色表示的是山东,橘色的是营商环境排名前十省份的分数,可以看到在学术文化,人均教育支出,高等学历人口的占比,和市场竞争文化方面,山东还是有一定可提升的空间。

    下面来看一下天津,天津营商环境排名第七,在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方面排名尤为靠前的,排在了全国前三的位置,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实际上也排在了全国前十的位置。如果我们看单项指标,其实天津很多单项指标都是非常可圈可点的,比如说基础设施方面的高速公路密度排在了全国第二位,文化方面的高学历人口的占比,排在了全国的第三位,生活方面像小学密度也排在了全国的前三,人才环境中天津确实拥有者像天大和南开,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大学,但是我们发现从大学的绝对数量上来讲,实际上这个指标,天津排名还是在全国的后十位的位置,还有一些指标,比如说私营企业专业的占比,在全国的排名相对来说是中下游的水平,这些指标还是有一定的可以提升的空间。

    下面看一下福建,福建营商环境和软环境都是排在了第八位,如果看二级指标,像自然环境,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等都在居于全国中上游的水平,即使在整个东部地区也是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但是我们发现人才环境仅仅位列全国的第19位,这里我把人才环境的一些部分的指标提取出来了,蓝色的线代表了东部地区省份平均指标的分数,橘色的线代表了福建的分数,我们可以看出在人才方面,福建的大学数量,基础教育人才的穿透度,研发人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高学历人才的存量和占比,相对来说差距会更大一些。如果要是福建能够补上人才的短板,加大培养和留住人才的力度,我想福建的软环境和排名和营商环境排名有望更进一层。

    三大老工业基地其实都面临着一个转型的压力,谁能够最终突出重围,最先焕发出经济的活力,从营商环境指数结果来看,辽宁在营商环境上是更具优势的。辽宁营商环境在全国是位居第九位,除了自然环境,其他六项指标,辽宁都是占有的,选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更直观的三级指标跟大家分享一下,基础设施里面的高速公路密度,技术环境方面的技术市场活跃度,金融环境方面的上市公司的数量,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还有人才环境方面的大学数量,高学历人口占比,以及文化生活环境方面的文化机构密度、卫生机构密度,辽宁跟东北三省相比,也是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辽宁今年的经济增速,确实发现辽宁经济增速还是持续在往上走的,最新的是到了5%多的增速。

    从东部地区来看,拥有最为优越的自然环境当属海南,海南在自然环境和硬环境方面,和东部省份一些平均的水平没有非常大的差距,蓝色的是海南,橘色的是全国的一个平均的分数,实际上海南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远远高于全国的一个平均的水平。这些年来中央对海南的政策倾斜度和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我们看到在金融环境方面,金融机构的网点密度和外资利用度,海南也基本上和全国的这种平均水平差异不大,在个别指标上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部分指标上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总体来说金融环境的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们观察到发现,在人才环境和技术环境方面,海南相对来说还有发力的空间。右边这两个方框,左边的方框是技术环境,筛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技术市场活跃度和专利授权量,跟全国的水平是略微明显的,人才环境方面,研发人员的数量,大学的数量,以及基础人才的穿透度,海南也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一个侧面确实反映出来了人才环境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掣肘,能够找准人才发展的短板,持续的发力,海南经济发展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除了东部这些地区,我们再分享几个关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一些研究。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总体情况只有湖北跻身了全国前十的位置,湖北在很多单项指标具有优势,比如说人才环境和文化环境,位列中部地区的榜首,在全国排名也比较靠前。

    细分的指标,像基础设施方面的轨道交通运营长度,技术市场的活跃度,人才方面的研发人员,在中部地区也位列第一名。

    通过对中部地区其余省份做了一下研究和对比,我们发现其实很多省份他们都是各具特点的,如果这些省份能够找准自身的发力点,持续的发力,都有可能成为中部地区的黑马,我们挑选了安徽和河南,给大家做一个重点的介绍。

    先看一下安徽,安徽在很多项的单项指标中,都非常具有优势,比如说基础设施,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位于中部地区榜首的位置。细分的指标,比如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方面,实际上我们发现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前面这些指标位于中部地区的榜首,但是在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我们拿到的数据,可能还是位于全国的后三分之一的排名,如果能够在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的这些细分的指标,比如说在民营企业的发展,文化教育支出,学术文化,科研人才的引进方面,如果能够加大力度,我们觉得以安徽这样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基础,还是非常有可能跻身营商环境全国前十的。

    同样分析得出的营商环境,排名潜力比较大的是中原大省河南,这里筛选了2017年中国GDP规模排名前十省份的营商环境,作为全国人口排名第三,经济规模排名第五的中原大省河南,营商环境排名却在全国后三分之一的行列,不仅和经济规模前四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有一定的差距,即使和经济规模排名前十的省份来看,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硬环境指数和软环境指数河南都没有进全国前15的排名。一方面反映出来了河南在较为薄弱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反映出来如果能够在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河南的经济发展还是有非常大的潜能。

    从二级指标来看,实际上河南的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相对来说是差距比较大,如果从细分的,更直观的三级指标来看,比如说研发人员,重点大学的数量,高学历人才占比,市场竞争文化等方面,河南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个提升空间。

    最后看一下西部地区,刚刚开始第三页PPT,看到三色的彩料,西部地区排名略微靠后,有三个省份跻身了全国中上游行列,他们是陕西、四川和重庆,他们的优势在哪里?首先看一下陕西,陕西在文化环境方面,是居于西部地区榜首的位置,从细分的指标来看,公共交通,技术市场的活跃度指标,重点大学学数量等单项指标也位于全国的前列,西部第一的位置。四川在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都位居西部第一名,也位居全国的前十,其中最为突出的专利受理数量指标和研发人员的数量指标。

    再看一下重庆,重庆是基础设施环境位于西部的首位,其中在高速公路,金融机构网点密度等单项指标中,也是位居西部的第一名。

    更多的研究,比如说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指标,无一省份入围全国前十,沿海地区硬环境优势更为突出,中部地区文化环境提升空间更大,软环境排名后十的省区和经济规模排名后十的省区,其中有八个省区是重合的,等等这些研究都在报告都有所涉及,有比较详细的展开讨论。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展开了,除了大家手中的报告,我们还有营商环境报告的未公开发布版,所以有相关的研究机构想交流的,也欢迎和我们联系。排名并不重要,如果通过学术和理论的探索,为营商环境做一些启发性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欢迎研究机构和我们进行交流。

    除了上述常规研究报告之外,我们在2019年也会发布三个专项的报告,第一个是中国营商环境分省的一个评价的报告,我们会对具体的某一个省份不同年份的营商环境变化做一个具体的分析,追溯到五年,十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来做分省的营商环境的评价。还有对中国100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还有100个城市营商环境与新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敬请大家持续的关注。

    我的汇报就这么多,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方悦:谢谢刘院长很详细和精彩的介绍,腾泰院长在介绍的时候,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投资不过山海关,搞投资的人经常会说到一句话,像您所提到的一样,如果说从我们的排名来看,辽宁省是排名第十位的,还是不错的。

    还有刚才刘院长说到的,比如上像山东的文化环境有很大的潜力,排名第13位,这也是让我们一直都想知道的一些具体的内容。还有上面显示的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和广东,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突出的省份,我其实也在想这会不会和我们一些切身的体会是正相关的,比如说营商环境环境和经济满意度,还有幸福指数是不是正相关的

    下面有请原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先生做主旨演讲。

徐林: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腾泰院长邀请我来参加今天这么一个重要的活动,营商环境的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一个很基本的条件,所以广受各方重视。

    腾泰院长和我都是属于共同推进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的学者,我那个时候还属于政府官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这是新供给经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要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当然营商环境环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如何来评估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并不容易,我过去在发改委的城市和小城镇中心,我们也做过类似这样的事情,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发改委的政策法规司他们在对中国的城市进行营商环境的评估,我是参加过他们的讨论,小城镇中心不太愿意去做这个重复的事情,我对中国所有城市做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不太一样,可能会挑战发改委做出的这种官方的评价,所以我不愿意去碰这个麻烦。我们选了少量的城市新区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也公布了他们的报告,最近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营商环境有过一个报告,我们的营商环境排名一下子前进了几十位,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

    但是好像我接触到了一些企业,他们的感受似乎没有那么强烈,说中国的营商环境在短短时间里面,跟别的国家比有了几十位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可能他们有一些明显的看法。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企业,甚至不同的企业可能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不奇怪。中国的营商环境,今天我看了腾泰院长领导的团队做出来的报告,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全面,至少评出来之后,我的脑子里面和原来想象的营商环境那种排名的状况,好像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报告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客观,比较合理的评价,而且这个报告我相信发布之后,一定也会引起各个地方,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关注,所以我特别祝贺腾泰院长,还有他的团队,做了这么一个很重要的报告。

    我也不直接再去点评这个报告,比如说有什么不足,因为我相信任何用指数,用指标来进行评价的东西都是可以找到不足的,只能说我们把它做得更好一点,更客观,更加科学合理,永远是有改进的空间,也和领导人说的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个道理。

    中国营商环境总的感觉,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无论从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我们国家可能更强于硬环境,当然资源禀赋决定的东西有的时候很难改变,但是像基础设施,比如说用电和道路这样一些,我觉得都是中国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因为政府一旦认定这个领域是我们的弱项,我们可以采取很强有力的措施,很快加以改变,这是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是西方民主决策制的国家是很难做到的,他们扯半天,我们都已经做完了,可能要按他们的体制,他们还不一定最后拍板一个项目的实施。

    所以这是我觉得我们比较强的方面,但是在软环境方面值得改进的东西还非常多。今天讲几个我个人觉得最近大家也议论比较多的几个方面,第一,中国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并且改善我们的法制状况,法制是中央确定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治理的一个领域,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就法制问题出了一个专门的政治报告以来,我们在法制方面应该是做了不懈的努力,最近包括我们对原来判的一些案进行改正,本身就是在不断的改善和完善法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在法制方面也还有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就是有的时候政府的政策的改变,甚至高于现行法律制度的一些规定,那么这样一种做法,我觉得它会影响营商环境,因为企业最需要的是一个最未来有稳定预期的判断,这样他才可以决定他的投资,他的布局,是不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我举一个例子,因为我最近在外面出差,接触了不同的投资,不同的企业,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就近我们搞的环保风暴,环保是一件大好事,因为中国按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中国药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怎么做环保方面,我觉得给很多企业,包括地方的领导,包括投资者都带来了一些困惑,很多地方出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对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采取了非常强有力的直接关停的举措,这样一种举措它对企业来说,是完全不可预知的一个因素,对他的经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开始的时候是完全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在经营过程中,有了新的环保要求,甚至有了新的标准,他们达不到这样的标准,他们关停了,这样一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政府新的政策要求,它对原有的一些规定产生了这种动荡性的影响,所以这种现象就变得很普遍,无论是像京津冀这样一些环保压力比较大的地区,甚至在一些别的环保压力不那么大的地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接触到一些地方的领导,他们也很苦恼,他说这种搞法对我们地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甚至有一些地方领导跟我说,对当地经济减速的影响,可能都超过了50%。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做这件事呢?我觉得是有的,我当年参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当年中国要实现我们做出的承诺,达到世贸组织规定的一些要求,在那个时候很多领域都是有过渡期的,规定这个领域给你五年的过渡期,其实环保也一样,你给企业严格的标准,告诉他你必须要达标,但是你可以跟他去商量,你应该在几年之内,或者在多长的时间之内,我给你这个过渡期,你采取措施,你去改进,你达标。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再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必须关或者必须牵,这样一种做法是合情合理,但是过于一刀切,直接关停的这种做法,对企业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实际上这也是对营销环境的一种破坏。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环保部,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也注意到带来的影响,所以最近部门领导也强调要改进这种做法。当年日本实行新的比较严格的环保法规的时候,他们是给企业都是有过渡期的,让你来达到这个标准的。等到所有企业达到这个标准,可能又有更高新的环保要求的时候,可能又出台了新的法律,新的法律同时也还会在提出新的要求的时候,更高标准要求的时候,也还是要给企业过渡期进行改造和达标,所以我们在绿色发展和加强环保这个领域,是有很多好的别国的经验可以去学习的,这些经验都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更法制的治理办法,来应对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样的话使得企业对整个大环境会有一个比较稳定,比较确定的一个预期和判断。

    第二,要更多关注国际惯例。原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政府的文件都会说要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但是这些年你很难再看到这样的词,已经很难再看到国际惯例这样的词了。国际惯例重不重要?我觉得依然是重要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去了,中国经济离不开全球经济,我不说别的,我们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比如说原油68%是依赖进口,天然气是40%在依赖进口,而且这个比例在进一步的上升。大量对国际供给的依赖,是需要通过别的领域获得外汇收入来解决进口的收入,所以我们一定今后这样一种结构,可能在某些国家取得更多的外汇,或者是贸易顺差,然后来弥补在这些国家不得不面对贸易的顺差。所以你和世界经济这种交融、融合,相互依赖关系,你只会越来越深,而且中国在全球的利益分布也越来越广泛了,我们现在大概有接近6万亿的资产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分布,我们有几百万人在打理这些资产。所以国际社会对我们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我们无论是在制定国内的一些政策,还是在处理一些与贸易投资相关的一些话题的时候,我们是要考虑到国际惯例的一些做法,考虑到国际社会对我们一些做法的不同的反映。

    最近在媒体有过一些讨论,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我们现在在全面加强党在各个领域的领导工作,这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稳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但是在加强党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中,最近大家议论比较多的基层党组织在外资企业,在民营企业都要建立,这个也没有问题,但是带来的困惑是什么?最近接触的从美国来的一些投资者,他们关注中国的这种要求,我给他解释,我说按照我的理解,在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党组织,并不是说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都要接受这个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有这样一个组织,他可以组织这些党员开展一些了解中央政策,中央一些要求,包括纪律要求等这一方面的一些文件、学习,包括开展一些党员的活动,我说这种活动其实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是这样的解释没有人做,所以你跟外国人讲清楚,他觉得似乎也说得过去,也是有道理的,我们国家也是有政党政治的,我们的政党政治跟西方国家不太一样,活动也有一些国际惯例,我们应该好好去研究别的一些国家在政党政治,包括加强党在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时候,人家的做法是什么样的。

    我过去在新加坡待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一直是人民行动党在执政,但是我发现他的做法更多就是在社区进行渗透,而不是说在一个一个单位,一个一个企业去进行渗透,但我觉得这个方法是很值得我们来考虑和学习的,这样可以回避掉对什么类的企业产生的这种影响,你可以去回避一些人家对你这种做法的困惑。我们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社区,我住在三里河一区,我们的一区有一个很好的社区,社区是可以开展党员组织活动的,特别是像我这样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到了一个新的单位,我这个单位还没有党组织,我是可以通过在社区参加这些组织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些做法可能更符合国际惯例,当然这只是我举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还挺敏感的,所以媒体报道的时候,要注意用词。

    我们应该去动脑筋探索,去想一些更好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这样使得我们国内的一些管理制度和方法,包括一些政治活动,不引起人家太多的误解,这是关于国际惯例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就是政府对企业的关怀,中国政府是非常关心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的各级政府的领导都不断到企业去参观,这样的现象在别的市场经济国家是很难看见的。你看不到奥巴马总统和特朗普总统去某个企业去考察参观,甚至有的时候总统要去哪个企业参观,企业不让他去,这是人家的一种做法。我们的做法体现的是我们对企业的一种关心,可能也需要通过调研去了解企业对政府政策有一些什么样的诉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种做法到底是不是符合国际惯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最近在国际上围绕市场经济,围绕公平贸易的议论是比较多的,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认为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认为中国目前采取的这种做法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中国对企业的关照,对产业的扶持,对企业的补贴,他们认为是导致了不公平贸易。

    对这样一种现象,我看到西方一些国家在去年以来,他们的立场开始越来越趋于一致,开始强调在WTO的框架下,甚至都要更多的关注市场经济这个话题,公平竞争下的自由贸易,而不是我们过去简单说的自由贸易,所以站在营商环境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高度的关心企业,更多帮助企业,更多扶持企业,可能是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的,但是站在国际惯例的角度下,站在国际规则的角度下,你可能会帮倒忙,因为当你这样一种做法,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国际反应的时候,它可能会使得我们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的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这样的话我们认为自己改善内部营商环境的做法,可能产生的国际效果是适得其反的。所以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来做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不考虑国际社会可能产生的一些反响。

    说到这里,如何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包括现在党中央和政府倡导做的很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事情,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正确的事情还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如果你不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你的努力可能产生的效果和你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想今后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第一更多要用法制的方法来做事,第二要更多关注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方悦:感谢您,非常诚挚的建议,徐林先生是以问题为导向,无论从法制还是国际惯例的方面,都给出无论是对营商环境,还是说对我们的软件一些建设的建议,非常好。

    接下来让我们邀请一位嘉宾,他来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有请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先生做主旨演讲。

吴思康:汇报一下深圳营商环境的改革,来之前想了半天,还是要聚焦关键环节的改革,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强调不是用优惠政策,而是用改革来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之所以这么提,也是来自于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去年的讲话就要求北上广深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圳40年发展的一个历程,也就是一个不断的改善营商环境,来吸引各方面的投资过程。

    我讲三个方面,一个是总书记发出这个指示以后,深圳方面所做的改革,第三个是改革的成效,第三个是未来的目标展望。

    总书记做出指示以后,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的重视,第二天我们开展研究,经过认真反复的调研,今年作为一号文推出来了关于营商环境改革的20条,这个20条实际上涵盖了126个政策点,这126个政策点里面,大概有123条是一些创新型的举措,有些是改革,出台一号文件以后,今年已经配套出台了46个文件,来推进这个改革的举措,所以改革的力度是很大。

    主要是六个方面,一个是贸易投资环境,主要讲开放。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绿色发展环境,法治环境,我们是从六个方面去着力,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一个营商环境。

    第一个就是关于贸易投资环境里面,我们是四个方面,其中第一个就是打造国际一流的投资环境。这里就提出了八个政策点,像外商投资企业在深圳落户便利的实现,我们提出来的时候,是要求三个工作日实现,现在深圳已经实现了一个工作日。在深圳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靠近香港,深港合作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提出要放宽港澳专业人士的职业许可,香港人过来就业有很多的规定和限制,我们要把这个方面全面对专业人士到深圳来职业,进行开放。放宽了香港金融机构的准入,汇丰前海证券和招银金融都是香港的金融机构。推进深港两界跨境交易的电子化,我是香港人想在深圳注册一个企业,反复提交资源是很麻烦的,现在在香港用电子一些资料提交,在香港发邮件就可以解决了,所以全程都是电子化的。

    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我们提出了互联网+出口退税的方式,过去出口退税压力是很大的,有的地方很慢,深圳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现在互联网也要出口退税。也开通了深圳到欧洲的班列。在通关的监管改革方面,除了统一的单一的窗口以外,我们提出了互联网+口岸的服务,一个网上全部完成所需要的口岸服务,建立集拼分拨中心,经过深圳海关检查了以后,直接到香港的机场登机。

    再就是保税展示,还有跨境电商在深振业探索了很多,可以在保税区展示,看重再通过跨境电商下单,包括保税延展。还有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口岸,通过人脸3D技术识别,货物进出口岸也是用电子芯片识别,就不用停再一个地方,再开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开箱检查,我们用X光进行检查,所以叫一流的智慧口岸,总体的进口时间压缩了14%,出口的时间压缩了33%左右。

    第二个就是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大城市有租金的偏高,我们启动的是综合成本适宜,在优化产业方面,深圳也吸收了其他都市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实施工业用地保护制度,提出了27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制度。另外对土地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鼓励未完善征转地补偿手续,符合规划的产业用地加快入市,鼓励资源的重组,也鼓励提高产业用地的容积率,鼓励在深圳发展一种所谓的高层厂房,我在这个大城市都市型的工业,容积率可以高一些,可以发展高层厂房,来提高我们的空间。

    还有自己企业有地的,在自己的地盘上去建一些市民用地,增加一些生产型的厂房和辅助设施,过去批是很困难的,现在不仅审批,而且不提升地价。深圳不是没有空间了,深圳老城区的改造,将来要释放300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有300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规划覆盖得不是很好,建设质量也不是很好,大概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未来30年里面都有大强度的改造空间。

    去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交给深圳来管理,接近448平方公里的空间,第一期建设用地有138平方公里,合计深圳释放新的土地空间接近有450平方公里。包括担心住房的紧张,深圳子房子住是够的,现在住房是1065万套,按照人口普查大概户均是2.59人测算,可容纳2800多万人都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实际人口是2千万人,我们认为人口的结构也会置换,随着产业的升级,可能一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更多了,一般性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人数量会减少,总量不会像过去突飞猛进,所以深圳也是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全方位降低企业的成本,我们也是从改革的角度入手,现在房子的租金涨得很快,很贵,租期也不稳定,对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深圳开展房屋租赁的管理立法,我们也提出了对价格进行管理,一般有一种观点觉得房租应该是市场经济,政府不应该管,我们觉得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世界上很多市场经济的国家,像德国、日本、美国都是市场经济的国家,但是他们对房租是有严格的管理,所以要打破过去的误区,我们提出来对房屋的租金也要进行管理。要合理调控最低工资的标准,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是好事,每提高100元最低工资的标准,对企业的负担不是简单的100元,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还有工商业用电成本下降10%,还有各个区的高速公路,深圳市区内的收费的高速公路只有一条了。2018年上半年给企业减负大概是600多亿。

    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深圳税务系统推出了一个互联网+税务服务,你在手机上用微信可以报税,可以查税,可以缴税,这个是很方便的。缓解融资难和融资贵,对中小微企业首笔贷款按坏账损失补偿50%。包括创新,深圳过去大家不注重中试,设立100亿元中试创新基金,还有实施创新验证计划,实施技术改造倍增计划,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再就是营造人才发展环境,这里面人才在大城市,最关注的我们认为是住房问题,我们是十三五建设40万套人才的住房,也提出来所谓的二次房改。我们明确提出建设保障性住房为主,商品性住房为主的比例是6:4的住房供应体系,我们相信对于住房供应结构的改变,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对房价的预期都会发生改变,过去政府把这个全部交给市场,现在保障性住房要占到60%,包括人才住房我们提出了封闭流转,建设安居性商品房。

    为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去年投资了1千亿组建人才安居集团,在深圳最近又拍了一块地,就是东莞的塘下,就是人才安居集团去拿的地,建设人才住房,所以对人才住房的力度是很大的,40万套房可以解决100万人新增人才的住房问题。

    住房总量目标大概从今年开始,到2035年一共是170万套的人才住房。人才发展环境其中还有一个是优质的公共服务,我们觉得也很重要,我们提出来留学的,出去的时候不是深圳的户口,但是留学要回到深圳,还有港澳人才,提出在世界上前150位大学毕业的,可以在深圳享受市民待遇,不仅是上学和医疗,而是在深圳开展一些创新活动,可以得到深圳政府创新的支持。还有国际化的医疗服务,还有国际化一流保险服务,我买的是国外的保险,过去在国内是不能用,现在国外的保险在深圳也可以支付。还有签证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第四个是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八张清单,特别是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改革,深圳政府投资项目是90天,社会投资项目只有33个工作日,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开始到审批是33天。现在推出的秒批,有7.6万的毕业生通过秒批,办理了深圳户口。香港公司注册署,我们去调研,这个公司的注册,也是有一个审核的环节,但是他的审核环节就是电脑自动审核,你的条件符合,就自动过了,审核是例外的情况,就是电脑过不了,把它拿出来,然后单独的研究。政务环境很重要的是信用环境,我们要聚焦关键环节的改革,国家的信用环境建设是很长的时间,天天在讲,天天在建设,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征信活动,也是所谓的硬件现在是分开的,人民银行有一个金融征信系统,社会有的工商部门有一个,企业征求了一部分的信息,我们提出了要建立覆盖企业和个人的全覆盖的征信系统,连续跳槽的,一年换了十多个工作,有的租房子不交钱,租金、水电费都不交就跑了,应该要把所有的信息涵盖进来,我们提出了一个全覆盖的信息系统。

    另外利用大数据的企业进行用户画像,最重要的是个人积分落户,我们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都要与他的信用情况挂钩,把信用这一张网给建立和覆盖起来。

    在打造宜居和宜业的环境里面,除了环保这些制度以外,我们启动了打造世界著名的花城,深圳最近确实是完全不同的新的深圳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感受到是花的海洋和花的世界,市民去看晚上的灯光,造成了拥堵,大家看了之后都非常震撼。我们要花几年的时候要建30多条花卉景观达到,20多个花卉特色公园,你在每一个小路口,都看到它是小花坛,都是很漂亮的。过去说六通一平就是营商环境,现在营商环境的要求高了,概念也在不断的提升。

    还有提升国际化的品质,我们也会建设若干国际化的示范社区,这里面包括塑造城市的国际化的风貌,建立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再就是营造一个法治环境,比如说知识产权保护,要率先实施惩罚性的赔偿制度。最近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就是要对财产的保护,我们制定涉案财产处置细则,包括双随机一公开。

    改革的成效,市场的活力是充分的迸发,现在拥有商事主题319.7万家,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民间投资增长17%,创新的动能更加强劲,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那么小的一个地方有1.2万是国家级的,经济增长的态势是很好的,虽然面积很小,增长一直很快,但是现在的增长保持在8.1%,连续14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

    工作目标,我们希望到2019年以前能够争取达到了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前20名。谢谢大家!

方悦:您帮我们介绍的时候,昨天晚上我们在这边来准备会场的时候,刘院长说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喜欢站在这里说,所以台子放在这,有部分的领导喜欢来回走,深圳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创新环境,尤其是政务这一部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我在想比如像腾讯、比亚迪、万科,还有像大疆、华为,之所以落户深圳来发展,并且发展得这么大,真的是有理由的,也让我们想要学习的人,不仅可以跟国际惯例去学习,也可以和其他的城市和省份进行学习。

    下面有十分钟的茶歇时间。

(茶歇)

方悦:接下来是高端对话环节,我们将邀请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杜跃进先生,进行这一环节的主持工作,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请杜总编辑。

杜跃进:受主办方的委托,由我来主持这个环节的讨论,刚才主持人已经把各位嘉宾请上了台,而且也把各位嘉宾的身份也做了简单的介绍,我就不重复了。

    这里我们就直接了当开始讨论,第一个还是要请顾院长谈一谈,您曾经担任过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还担任过副市长,现在又是企业高管,在营商环境供给方和需求方,两方面的经历都有。

    请你谈一谈您认为营商环境从企业的角度,应该重点考察哪些方面,企业又最看重哪些方面?

顾强:今天腾泰院长做了一个开创性的工作,营商环境确实对企业非常重要,我现在在企业里面,我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营商环境,在企业就讲投入和产出,就讲成本,从成本的维度来看看环境跟企业经营的管理。第一个我觉得是宏观环境的成本,比如说政策环境,政策环境稳定不稳定,每年都翻烧饼,煮饺子不断的翻腾,对企业来讲,变化太多,企业的成本是很大的。还有经济环境和产业的环境,环境对应的是成本。

    比如说宏观的成本,第一个宏观成本是税负,这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比较,中国有没有竞争优势。第二个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

    第三个是宏观的物流成本,我们物流产业占GDP的比重显著高于其他的国家,这个时候对一个企业来讲,我就要选择在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环境,在什么样的区域去投资,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一部分企业把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肯定是在进行一个成本的比较,这是第一个层面,宏观环境。

    第二个我想讨论的是中观的环境,就是省市这一级,有政策的,有执法的,有市场的,还有产业配套的环境。腾泰院长将来把产业配套环境加进去,还有人文环境,这些其实对应的是成本。我到一个地方去,这个地方的税收负担,税费负担重不重,跟别的地方有没有比较。比如说这个地方整体的资金成本是不是显著高于别的地方,或者低于别的地方。比如说我这个地方的物流成本怎么样,有一个地级市,一年交通罚款就2、3个亿,别的车队进入你这个地方,一起步就是罚款。所以这些都是成本。

    还有要素成本,土地差多少钱,并不很重要。我为什么特别讲到产业的配套成本,这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讲,投资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比如说我选择投一个锂电池工厂,我投在什么地方,我选择做一个新能源汽车,我选择在什么地方,并不是哪个地方给我很多优惠我就去。事实上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集中在宁波到合肥这一条上,计划经济的时候都是国家布点,现在市场经济很多是市场的选择,汽车所有的要素在这个地方比较健全,除了政府给我的直接支持,产业的配套地方比较低,所以我就选择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企业很关注的一个点。

    一个企业要落户在一个园区和新城,落户在一个县里面,在微观层面或者第三个层面上的成本,这里面更直接了,直接的要素成本,地多少钱一亩,电多少钱,能够给我什么样的税收政策等。对一个企业来讲,这些也是非常关注的,企业还关注这个地方的执法环境,教育成本,大家讲不讲信用,政府讲不讲,企业讲不讲,对企业投资来讲,第一判断,这个地方的政府讲不讲信用,政府给你承诺所有好的条件,到时候落实不了,还有民间的信用环境也很重要,现在对一个企业去投资,一听到某个地方直接就摇头,那个地方企业不讲信用。所以在微观层面上,成本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是企业自己的成本,你的人工成本,对企业来讲只能控制自己的这一部分,外部的环境企业是要考量的。企业越来越理性,不会简单听一个地方给了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我就会去,会做更多的综合考量。

    另外一方面现在中国的企业也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在整体上的营商环境的营造,这个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现在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生态,政治生态好像要好的方面去。宏观分析师很崩溃,几个月可能就变了,这些变化也是影响到营商环境环境,所以我是从成本的维度,怎么样降低不可预见的成本,是营商环境环境非常重要的方面。

杜跃进:谢谢顾院长从宏观、中观、微观都讲了营商环境的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体现在顾院长转型特别快。又把营商环境讨论变成了一个营商环境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综合成本,除了企业自身内部以外的一个综合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的问题。再有顾院长讲的很重要的一点,他讲的不要翻烧饼,实际上我们前些年就已经提到过不折腾,企业最怕折腾,折腾了以后,预期就没法确定了。不怕贵,就怕不确定。

    下一位嘉宾聂辉华先生,您对政企关系也比较深入的研究,顾院长讲来讲去讲的还是政府,所以十九大提出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以后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怎么样让政府在营商环境营造中更会的发挥作用,有请聂辉华院长。

聂辉华:要让政府在这个方面做好营销环境的工作,欧三天,第一要理解关键的环节难在哪里,总书记2016年的时候就谈到建立好的政商关系,一个是清,一个是亲,还要加上“平”,光亲近和清白是不够的,是政府不觉得他跟企业是平等的,可以随时不讲信任,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个是不对的,平等意识我认为某种上比亲近和清白甚至更重要,因为平等涉及到法律上的要有契约精神,要尊重企业的产前。可能大家对这个重视不够,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说了,我们要建立公平可预期的,稳定的营商环境环境,你去问企业家,他们最担心什么?所有企业家都会说最担心政策的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只有来自于政府,要让营商环境稳定可预期,首先要让政策稳定可预期,我认为恰恰做不到。并不是说我们的政策很不好,恰恰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好的政策,但是政策在内部缺乏一些协调和一致性政策有时候相互打架,还有老变,比如说过去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这当然是世界性的难题,现在180度的急转弯,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说,现在给国有企业贷款是三分之二,给民企贷款是三分之一,以后新增贷款一半给国企,一半给民企,现在让市场起资源配置的作用,你只要把规则建立好了就行了,不能强行规定这个银行必须有一半贷款贷给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这未必符合银行的利润要求。银行的业务主要就是针对国企,或者针对某一类企业,非要让我贷给民企,出了呆坏帐,没人敢负责,所以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政策之

间的协调性不太够,而且这个政策的变化让大家没法预期,首先政府要让自己的政策变得一致性,可预期,可透明,营商环境的可预期,可透明。

    第三,这个话有点激烈,其实我觉得你要真正让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让民营企业安心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保障两个权利,一是保障人权,保障财产,保障人权就是不能随便抓企业家,你查腐败,把一个国企的负责人抓走了,明天就任命一个新的国有企业家或者总经理,这个企业不会有任何问题,民营企业家别说抓他,就是让他失联,或者传唤一段时间就完蛋了,银行、公检法、供应商、债主,全部都找上门来,这个企业就完蛋了。所以我们能不能有一个程序,不能随便抓人,工商联就提出来带走企业家之前,能不能跟工商联沟通一下,这也是一个防火墙,也是一个缓冲地带。

    第二个财产,你不能随便剥夺企业家的经营性权利,法律上规定企业是你的,企业是你的,你百分之百控股,经营过程中和营业过程中你不一定说了算,出了问题也不一定说了算。某个地方严抓环保要求,所有企业不管国有和民营都要定期搬迁,我是证照,我符合环保规定,为什么我也要搬迁,补偿还没有谈,先办了再说,我觉得这都不属于真正尊重企业家的产权。

    所以主要是三点,一个是要平等,第二,要让政策透明可预期,第三,要尊重企业家的人权和产权。

杜跃进:对新型的政商关系增加了一个关键,不仅要清和亲,还要平,这个路程还没有遥远,有形之手无所不在,企业要经营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有形之手,但是有形之手在某些方面增大了我们的交易成本。

    王勇院长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新结构主义经济学认为就是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技术环境,都必须随着产业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而不断的完善,相信王勇院长从你们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营商环境的问题?

王勇:谢谢杜总,非常要祝贺腾泰院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这么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报告,之前和中国财富网也有联系,这次又见面,感到非常亲切。

    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非常重视营商环境理论的研究,在理论框架下我们是这么看待营商环境的问题。新结构经济学其中一部分就是我们有一个智库团队,也在和国内不同的地方政府之间做合作,通常我们在给一个地方政府做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政策报告的时候,我们理论的出发点是首先看这个地方的禀赋结构,禀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要素禀赋结构,就是看你这个地方你的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这些生产要素它的相对丰益程度,这些的相对的价格,连同技术在一起,就决定了这个地方在这个产品和产业上面的生产成本,潜在的比较优势。但是你要把在这个地区的产业潜在比较优势,要转化成这个产业里面企业的竞争优势,还缺一步,就是说你的总成本最后到消费者手里,你的总成本不仅是生产成本,你还有一个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里面这个就直接和今天看到发布的指数有关,交易成本里面就有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来看营商环境,我们通常会说根据你这个地方的禀赋结构,你所处的自然禀赋结构,自然禀赋结构指的是你的地理位置,你的经纬度,你的海拔,你是不是靠近沿海,还是内陆。

    根据一系列禀赋结构,然后它的产业结构,现在对你这个地方,你这个阶段,你的这个产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这个产业,它所需要的服务是什么,它所需要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最好理想的状态是所有的地方都希望所有的营商环境都好,如果有足够多的钱,有足够多的人才支持,当然是最好的。

    中国也有相对落后的地区和相对发达的地区,不同的地区可能一些主导的产业,或者它的一些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它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对应的所需要硬件基础设施和软的一些制度的安排,可能也就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早期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和没有财力把整体的营商环境做好,所以要建立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希望把小环境做好,这是我们当时的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下所做的。现在已经是相对比较发达了,我们希望把这种营商环境给全面化,扩大化,普惠化,我觉得都是好的方向,但是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地点的时候,我觉得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会说你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你对应的营商环境怎么样。现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有三个工作站,第一个是新疆和田地区,它是中国最最贫穷的地区。第二个工作站是在山西大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一个代表,第三个工作站是在绍兴,是在长三角那边,相对比较发达一点,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具体到地市一级,就发现不同的地方现有的产业结构,所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之前在给西藏自治区做报告的时候,那边的高原经济,海拔那么高,它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它所需要的怎么样来把企业引导过来,是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在看营商环境的时候,首先看你这个地方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你现在的产业面对的最大的瓶颈约束是什么。地方值得改善,可以列很长的单子,但是有些是遏制的。企业和产业都有协会,很多时候对于这个产业发展这个阶段,遇到了哪些瓶颈约束,大部分的时候都能形成共识。

    所以政府很多时候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一些约束下面,怎么样来改善营商环境,我觉得在发展中国家,这可能需要综合考虑的,而不能是所有的地方都一样。

    总体来讲,我觉得营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中国从原来的低收入,现在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了,很多的地方特别是沿海地方我们要讲创新,原来一系列从投资主导型,以后怎么样转向创新主导,可能的确就是营商环境在很多维度上要求得不一样,以前你只要我做的是制造业,只要保证路、电、水和通关做好就可以了,现在要创新,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有更自由的环境,大学里做研究上网查文献比较方便一点,我们希望在有些基础设施上面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设施就不一样,我相信对于我们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所需要的营商环境重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这是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个思路。

    不仅是我们怎么样考虑扶持企业的发展,也是在不同的地方,它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怎么走,也应该是因地制宜,因结构制宜,因时制宜,这是我们的思路。

杜跃进:王勇院长强调的营商环境的改善,应该和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下面有请苏剑主任发表自己的观点。苏主任对国内外的宏观经济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能否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活跃的程度,促进经济增长,这个回答是肯定的,请您讲一讲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苏剑:其实营商环境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光是中国,实际上现在面对这一次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实各国都在改善自己的营商环境,这一方面其实做得最好就是美国特朗普,他是减税幅度非常大,而且同时也在搞简政放权。特朗普当年在竞选的时候,他说约束美国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大概有20多万页的A4纸,这么多的法律法规把美国企业的手脚捆的死死的,没法在国际上展开强有力的竞争。如果我上任的话,要把啊这20多万页的A4纸压缩到2万页,这是一个明显的对营商环境的改变。这确实对美国经济最近这几年的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现在美国经济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增长率在发达国家里面最高的,失业率也已经是到了3.7%左右,相当相当低了。

    在中国,我们经过最近40、50年经济的实践,其实大家也都已经明确感受到了营商环境不同对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影响。今天腾泰先生发布的这个指数,确实对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当然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指引。所以这个指数的发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也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有这样的成果出来。

    当然从这个报告里面可以明显看出来,不同地方的营商环境差别相当大,同样是前十名,第一名是80多分,第十名不到60分,差距是非常大。其实从这里面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个营商环境的指数和经济增速之间的关系,相关性非常强的。

    接下来中国经济要想进一步发展,那么它的前景或者最有前途的地方,当然越来越往内地靠,接下来问题就在于内地的营商环境能不能跟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看到进一步的改革,保证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几位都说了,其实营商环境里面最关键的是保障企业的人权和产权,不不光是企业,所有的人权和产权都应该保障,这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就业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十几年在孙志刚广州街上走,就被抓了打死了,这就是非常严重的就业问题。各个地方要保证人权和产权,说到最后,其实最核心的还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政府管住。

杜跃进:苏主任把营商环境提高到依法治国和法治的角度,营商环境确实和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的,但是这个营商环境的推进,最后要落实到法治。下面有请陈耀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讲一下营商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陈耀:今天参加发布会,我们用的是地域单元用的省区,能看出来营商环境跟一个省的发展的关联性,营商环境前十名,比较好的基本上都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有少量,西部地区基本上都排在后面。所以这是明显的一个关联性。

    营商环境,我们讲的一个地区发展好坏,主要是取决于要素资本,我们说是否到你这里来,能否在这里形成集聚,最关键的就是你的环境决定的。

    衡量一个地方的环境,很重要的有几个指标,比如说人口的净流入,我们在用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做一个加减,人口净流入的地区,一定是要素资源愿意去的,人口愿意去,人才愿意去,资本愿意去,企业愿意去,它的发展就肯定是要好的。这些年你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说东北的问题,东北确实是处在一个净流出的状态,西部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省、市,一般来说省会城市都好一些,其他的城市这种净流出的多一些,这是我们说一个很主要的指标。

    当然还有投资的指标,我们说留住人才,留住资本,留住企业,主要还是靠你的营商环境。

    借这个机会讲一个问题,营商环境只是一个动态的,十几年前和20年前再回到改革开放初期,过去用得最多的是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我们也用了很多的一些指标去测度,包括90年代,2000年之后,对中西部的地区也做了一些测度,那个时候西部大开发以后,各个省都在搞营商环境建设,尤其是软环境建设年,做得很细,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对一些窗口、行业,一些部门都有一些考核,年终看你是不是完成了,你达到的程度怎么样。

    现在我们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世行的报告已经显示了,我们的营商环境大幅度的跃升。这个营商环境跟以往的要求有了很大的不同。说3.0、4.0版都可以的,是在不断的改变,过去我们讲一个地区的硬件是几通一平,道路通就行了。现在的高速路,贵州县县都同高速,高铁的要求就更高了,郑州可以达到“米”字形的高铁。还有空港,看一个地区看空港的人口吞吐量是不是达到一千万以上,这个跟地区的发展是非常密切相关的。

    中国经济从过去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对营商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营商环境更注重什么?你要注重能够适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环境,现在我们要强调创新驱动,这个地方创新环境怎么样,国家级公共创新平台,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有多少,你的整个对科技人才的激励,这一块的环境怎么样,这个可能就提到更高了,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基础设施的硬件的改善。

    新一轮的营商环境的建设,尤其强调人才的环境,我们说现在抢人大战,一个地方的发展过去是讲资本,抢大项目,现在有了人才,抢到了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后面给我们带来大项目,会带来大产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认识上的变化。所以最近这一段时期,各个城市在营商环境环境上,尤其在创造更大激励作用的这种人才环境,在这个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工夫。

    我觉得我们现在在研究营商环境的时候,要更加注重能够体现这种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开放的环境,现在国际形势,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有可能实现重组,这个时期实际上对我们开放环境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今年总书记一直在强调中国的开放大门不会关闭,而会越开越大。在开放环境上,深圳的做法确实在这一方面,他们有很多的探索经验,关于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还有政府服务的这些方面。这些我觉得都是新时期,新时代对营商环境的一些新的要求,我们也考虑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广袤,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北振兴要深化体制改革,切入点主要还是从政府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在这一方面去改。

    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这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现在很多都做一些城市对标,像广西南宁要融入大湾区,提出了向广州和深圳这些发达城市的营商环境看齐,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落后地区,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营商环境下的工夫,要比发达地区还要更大一些。

杜跃进:陈耀主任提出了观察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口和人才,净流入和负流入的地方是大不相同的。

    专家们各自就营商环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准备了讨论的话题,有的话题有的嘉宾在发言当中已经讲过了,我想突出这样一个话题,一个是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再一个就是说当前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或者说如何找准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在哪里?最近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关于民营企业做的系统的阐述,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在舆论上,一个在各级政府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为民营企业创造比较好的环境的风气,大家也期待后续政策的落实。可不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中国观察营商环境,主要看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国有企业经常能得到政府的关照,在民营企业这一方面,可能对营商环境更加敏感,他们对营商环境的改善要求更加突出,所以我们讨论一下民营企业和营商环境的关系。

顾强:去年走访了一些企业,在不同地区投资的企业谈一谈对不同地区营商环境的判断,我就碰到了十多个上市公司,问题都差不多的,大家一致的结论说深圳最好,我就问监管部门到你这个企业的次数,审视公司我们在深圳接待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次数最少,某种意义上是成本。

    我只说我自己的一个结论,现在少拍脑袋,少一刀切,少折腾,少干扰,这就是民营企业最好的营商环境。

杜跃进:有形之手无所不在,但是大道是无形的。

聂辉华:怎么看待官方评估的问题?我明确的表态,我不参与官方参与营商环境的评估,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指标要成为官方考核的指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容易度量,第二,不容易操作,第三,没有外部性,营商环境完全不符合这三个条件。现在营商环境包括了所有的方面,你们的报告也发布提到了软环境,说江西软环境差,因为985和211大学少,请问江西985和211大学少,江西能努力吗?不能努力的,几十年985和211已经关上大门了,不可能改变了。所以你拿这样的指标考核地方官员,它他就是拼死也不能可能改善,我认为这个重要,但是就不满足前面这几个条件,没法努力,不容易操作。

    现在营商环境有的时候媒体报道有一个误区,拼命报道这个手续从五天变成三天,从三天变成一天,这个是没有用的,五天变成了三天,变成了一半的时间,你是把材料收集齐了,窗口能从五天变成三天,但是收集材料也得花一个月,没人算这个成本,你要的材料还是那么多。这是表面功夫,从三天到一天,还有秒批,这个容易被操纵。

    第三,不太满足外部性,不像GDP,我是市委书记和市长,这个地区的GDP我能影响,我也不会我的GDP跟你的市的GDP有重合的地方,都是营商环境不一样。之前人大国发院285个城市的政商关系的报告,就发现类似的结论,东南沿海一定更好,而且基本上是连片的好,因为有外溢性。长三角为什么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一片是连片的。我个人营商环境很重要,因为推动民间评估,让大家竞争,不要搞官方评估,至少目前时机恐怕不太成熟,当然我的观点也可能不太成熟。

陈耀:我们讲营商环境,在现在又特别强调,其实针对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们说不同的所有制主体,我们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现在还有包括外企,它对投资环境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国企它的选择,有政府的意志,一部分体现社会的责任。国企对现在讲的营商环境,我们更多的主要还是针对民企。

    还有一个外企,外企其实对营商环境,很多是对标的,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国家,他们的要求相对来讲更大一些。顾主任讲到了产业配套的问题,过去我们是讲三个环境,第一环境是讲硬环境,第二个是软环境,第三个是产业配套环境,产业配套环境更多是适合一些跨国公司的要求,不在乎你的税收和土地给的都是优惠,说你这个地方没有产业配套环境,没有产业配套能力,肯定跨国公司是不愿意去的。不同的主体确实要求不一样。

    今天我们在讲对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可能还是更多要针对民营经济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包含着这种行业的准入,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税负负担,还有制度性的成本。我们现在更多还是要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去改善,要讲营商环境,我们可以列出很多来,但是最关键的,对民营经济最要害的,这是在零几年有一个单一的指标,就是衡量企业在一年中跟政府打交道的时间最短作为一个判断,后来发现得主是杭州市,一年企业是低于一周时间,这是作为环境最佳的选择。

    我们一直在谈融资难和融资贵,哪个地方在这一方面解决得好,是不是就是它的营商环境改善得最好,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顾主任是研究城市的,营商环境是跟城市功能完善是相关的,我们最近研究中心城市,发现这些指标都是相同的,我们讲中心城市的六大功能,比如说综合服务功能,现在又讲设施连通功能,科技创新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宜居功能,一个城市怎么去营造你的营商环境,最终是降低投资者的综合成本。

苏剑:最近大家都比较关注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问题,在我看来营商环境不仅仅包括激励,还要包括约束,激励好像谈得多一些,约束谈得少一些。市场机制本身是让大家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来发展宏观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本来的含义。但是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约束机制,让他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伤害社会利益,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现在这个约束机制不太灵光,比如说毒疫苗,还有一个医生发布了关于鸿茅药酒的一个帖子,就被跨省抓走了。人出来的时候,可能快智障了,这样一个营商环境是不好的。所以不光要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还要提供良好的约束机制。现在营商环境是该激励的没有激励好,该约束的没有约束住。

王勇:如果说发展一个地方经济,要改善营商环境,这个提法已经提了很久了。世界银行在给非洲给政策建议的时候,基本上以这个为思路,然后怎么改,发达国家有什么样的制度,最快时间建立同样的制度,你做好就行了,实践证明不是很有效的。

    回到中国,中国现在已经当然比非洲很多国家的发展阶段更高了,我们人均收入已经是8千多美元,已经是中等收入偏上,我们现在看不同地方的营商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种是产业中性,另外一种是产业非中性,产业中性有一些基础的,这个大家都应该做。结构经济学把产业分为五大产业,低附加值的失去了比较优势,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劳动力成本就很高,他在那个地方待不下去了,再怎么弄,成本就在那个地方,就要转到其他的地方去。而有一些产业对这个地方是新兴的,一旦对这个地区是新兴的产业,所以劳动力市场没有像成熟产业那么完善。我相信同样一个城市,和不同的产业的人来主观问他营商环境怎么样,他们可能给的答案也可能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我想强调的是现在考虑中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他自己考虑怎么优化商业环境和营商环境的时候,除了一些中性之外,还有多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当地的产业特点,然后当下的一些约束,这一方面我觉得从学术上也是值得探讨的,而且在政策上我相信也是需要关注的。

杜跃进:关于营商环境的讨论,这一点时间远远不够的,因为时间的原因,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让每一位嘉宾就中国当前的营商环境表达一个期待。

顾强:行胜于言,重在行动,不要每年发文件说我们要改善营商环境。

聂辉华:让政策变得透明可预期。

王勇:期待我们国家各个地方市场更加有效,政府不是不乱为,正确的有为,社区更加的优质。

苏剑:依法治国。

陈耀: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杜跃进:希望我们各位嘉宾所表达的期待能够尽快实现。谢谢大家!

方悦:谢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讨论,这个环节也是让我们脑洞大开,我们也期待更多发展研究报告的公布,同时也是希望能够真正的今天这些讨论,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建设有借鉴的价值,再一次感谢所有嘉宾今天来参加我们的发布会和讨论会,祝福大家生活圆满,愿望达成,让我们下一次讨论会的时候,提出更多有益的探讨。再次感谢大家的莅临。 

会议日程
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