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王勇建言营商环境优化:杜绝一刀切 因地制宜因结构制宜

2018-11-13 15:19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李耀威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李耀威) “我国各省份发展阶段不同,优化营商环境不能统一指标‘一刀切’,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因结构制宜。”11月12日,由中国财富网和万博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出席并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

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员副院长王勇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

《报告》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维度35个指标,以公开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营商环境进行考量。在王勇看来,《报告》有两个亮点,一是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定量分析避免了主观的衡量,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省市的差异及需要改善之处;二是目前尚没有对各地营商环境的细化研究,这份报告弥补了空白。

作为新结构经济学领域的专家,王勇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建言各地如何改善营商环境。他介绍,禀赋结构是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包括三类要素:一是要素禀赋结构,包括资本、土地和劳动;二是制度禀赋结构,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这决定一个地区的营商文化环境;三是自然禀赋结构,包括地理位置、海拔和气候条件。

王勇指出,新结构经济学在研究营商环境时,主要看地方产业对应的要素禀赋结构、对应的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目前有哪些硬伤结构,政府有没有做应该做的事,进而判断目前存在的营商环境是否适合这个地区和产业发展。

王勇分享了改革开放之初改善营商环境的经验,“当时没有财力、精力和人才实现全国范围的改善营商环境,政府做的就是修建经济园区,设立经济特区,保证一个区域内的软硬件设施不断改善。”

“营商环境很重要,提供了制度改革的支点。”王勇认为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改善营商环境,他建言,应该根据每个省份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瓶颈和约束,因地制宜、因结构制宜,杜绝“一刀切”。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