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以下文字是速记稿,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国财富网不承担转载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主持人:欢迎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欧阳泽华先生。

欧阳泽华: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时刻,由四川省政府和新华社联合指导,中国金融学会学术指导,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四川银行承办的2021天府金融论坛今天正式开幕。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天府金融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李云泽先生

新华社党组成员、副社长严文斌先生(线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张涛先生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先生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湛东升先生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刘建军先生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先生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辉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先生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先生

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

华西证券总裁杨炯洋先生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先生

参加今天论坛的还有省内有关金融机构、企业、高校、学会、协会、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学者,中央和省内部分新闻媒体,以及全省各市(州)、成都市部分区市县的有关负责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今天的活动共分三个单元。现在进行第一个单元——领导和嘉宾致辞。

严文斌:尊敬的云泽副省长,泽华副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满载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云聚“天府金融论坛”,共商绿色金融发展大计,共谋西部金融发展蓝图。在此,我谨代表新华社,和社长何平同志,总编辑傅华同志,对本届论坛的举行表示热忱祝贺,向与会各位嘉宾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2021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被称为中国“碳中和元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来,总书记先后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气候雄心峰会及2020年重大国际、国内会议中,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阐释。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多个章节中,都提到了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相关内容。我们还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也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作为2021年十大工作之一。

本次论坛将聚焦“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正是在国家这一重要政策背景下的一次思想与行动的聚焦。因此,本次论坛既是金融业研讨如何助力双碳进程的重要平台,也是财经媒体国家队探讨如何积极融入服务的难得机会。

我个人认为,当前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可以从三个方面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一是推动资源配置绿色化。通过鼓励扶持政策和约束机制,引导市场中的资金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向绿色化、环保化的行业转移。同时,政府积极通过增发绿色债券、培育ESG等方式,对绿色产业进行定向支持,进一步推动企业从技术和结构上向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推动产品交易创新化。今年2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的金融属性正日渐加强,而基于这一新型金融产品的相关交易场所、交易机制、交易品种等方面的构想与实施也将全面展开。

三是推动环境评价体系科学化和立体化。从政策层面要求企业对碳排放量、环境治理、节水节能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披露,在更大程度上消除资金方与融资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倒逼涉煤高污染行业企业加快建立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使环境类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的环境篇章更加科学化、立体化。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具有天然的碳资产业开发潜力,经济发展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备受外界关注。2021年9月,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累计完成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2223万吨,交易额逾3亿元,按可比口径居全国第4位。如此突出的成绩,离不开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完善市场基础建设、优化政策机制等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忠实履行“喉舌”“耳目”“智库”职能,深度服务国家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等重要增长极的建设进程,也定会深度参与到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中。中国财富传媒集团拥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三家法定信披媒体,以及中国财富网、华新金控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财富研究院等机构,作为财经媒体和财经服务的国家队,我们将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是加强宏观视角报道分析,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供积极的舆论环境。“碳达峰”与“碳中和”不仅涉及到相关产能企业,更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国际关系等议题紧密相关。财经媒体应以更广阔和更具有前瞻性的视角,对宏观经济、产业转型、科技发展等进行预判性分析,为制定更加科学、规范、成熟的政策体系提供依据。

二是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高端财经智库支持。新华社是中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财富研究院作为新华社智库的财经板块,将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全球布局等优势,持续以相关领域政策研究为主攻方向,以开放思维与国际智库开展交流合作。中国财富研究院将着力围绕绿色金融如何服务双碳领域的热点问题、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发布、分享智库成果,为四川省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为四川省各级政府提供深度资源撮合业务。

三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责任担当,强化对企业环境管理情况的信息披露和风险评估。随着绿色金融监管政策日益严格,更加及时、全面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财经媒体应充分承担其信息披露职责,做好客观、准确的数据信息汇总和风险评估。华新金控资产管理公司也将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撮合业务服务,为企业向低碳化转型提供支持。

四是搭建内外沟通桥梁,促进中国与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的内外联动。目前全世界已有110个国家作出碳中和的承诺,“全球绿色低碳金融之战”已经悄然打响,但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财经媒体应协助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与国际绿色金融相关组织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实现“碳中和”的最佳途径。

在此,我衷心希望各位嘉宾广泛对话、深入交流,共同谋划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纪元。

最后,预祝“2021天府金融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

欧阳泽华:谢谢文斌副社长的致辞。下面进入第二个单元,发表主旨演讲。

首先请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张青松:尊敬的云泽常委、泽华主席,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21年天府金融论坛,这也是本人第三次参与此项盛会。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我就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般认为,生态产品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生态服务和物质产品的总和。这既包括清新的空气、安全的土壤、清洁的水源等生态调节服务类产品,也包括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营开发的物质类文化类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潜在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保护效益的外部化以及生态保护成本的内部化。我以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至少要包括三个基本的环节,即评估价值、价值发现、实现收益。在估值环节,我国去年以技术文件的形式发布了《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为各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规范,多地也因此开始进行探索,通过GEP核算对各自的生态产品进行估值。据我们所知,我们四川省的阿坝州就率先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据测算,阿坝州2017年的GDP为295.16亿元,而GEP则是惊人的1.04万亿元,是GDP的35倍。价格发现和实现收益的环节要通过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市场交易的方式,或者通过财政支持、生态补偿等政府及市场行为来加以实现。为实现双碳的目标,核心是要对碳排放量进行约束,但如何建立这种约束机制?中央明确提出要双轮驱动,也就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森林、草地、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都可以固碳,不仅能够巩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还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因此构建和完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体系,引导更多的生态产品供给方参与到环境交易市场,更好地发挥生态产品市场的价格发现与收益实现功能,积极调动其内在力量,就能够推动双碳目标的更快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产品的价格实现是助力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一个不太熟悉的崭新课题,但放眼世界,由于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比我们早,污染也比我们早,所以他们在治理污染和进行生态保护方面也比我们行动早,不少国家已经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对建立生态保护与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实验和探索,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我国也针对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刚才提到的阿坝州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对生态产品进行确权登记,开展GEP核算,构建地票、能票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等等。但整体来讲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市场参与的力量还非常的有限。我们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水源涵养区,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在水域和森林的生态补偿、公益林保护、生态产品价格核算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特别是在生态补偿方面,既有中央省市三级发力而共同形成的纵向补偿基金,也有省际和省内的水环境横向补偿基金,还探索出财政与金融机构风险分担、财政与企业成本分担等双分摊模式,建立了市场与政府之间有效的互动与合作机制。但客观上讲,从已有的探索来看,虽然我们取得了很显著的进展,但在全方位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方面还有不少困难。一是缺乏社会公认的精准的评价框架,生态产品的内涵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如哪些是生态产品,生态产品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谁应该付费,生态产品的价值体现的载体有多少等等,这些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方案或者是答案。二是价值实现的通道还没有完全打开。目前只有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资源权益进入了交易市场,涉及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权很难进入交易市场。即便是今年刚刚启动的碳交易市场,交易的规模还不是那么令人鼓舞。三是激励机制还不充分,比如说目前生态补偿的资金规模主要依赖于财政支出的能力,这没有完全体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风险分担缓释机制还不够健全,金融机构提供长期贷款或者其他的此领域的投资风险也比较高,影响了这项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

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经济金融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履行社会职责,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的业务体系,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

一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信贷政策。信贷资金是金融业对生态产品提供者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商业银行要围绕生态产品的重点领域出台专门的行业信贷政策,推动绿色信贷指标体系与信贷行业政策的有机融合,同时配套经济基本占用、信贷授权、贷款定价等差异化措施。

二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创新碳汇质押贷款,基于GEP核算的生态贷等信贷新产品。也可以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并购、绿色银团、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业务,为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三是促进生态产品市场的发育成熟。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金融机构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助力各类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扩大覆盖面,增加其流动性,增加其市场的深度。未来,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凸显和加强,金融机构可以参加进来,通过创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交易服务,更好地活跃碳交易市场。

四是探索更多的金融支持模式。金融产品价值实现的项目,很多都存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公益属性强等特点,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强化与政府的合作,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运作。比如双方可以通过共建“生态产品确权+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模式,“公共产品+绿色基金”模式,绿色PPP融资等模式,双方互动,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作为一家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的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业务体系,更好的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欧阳泽华:感谢青松行长的精彩演讲,下面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湛东升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湛东升:尊敬的云泽副省长、泽华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金秋十月来到四川——我非常熟悉的这片土地。这次金融论坛年会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前举办的一次重要活动,对于我们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推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代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并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去年9月习总书记提出的双碳目标彰显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双碳目标之下我国正在展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向世界展现出我们前所未有的大国行动力,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作为国家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将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作为我们全行的战略任务,围绕双碳目标把绿色发展贯穿金融服务“三农”的实践,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的理念,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履行农发行绿色银行的职责使命。

一是完善绿色银行的治理体系,我们从资产、负债、运营三个维度确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我们组建了专业团队,加大了考核力度,持续完善我们的组织建设。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出台打造绿色银行的指导意见。我们点面结合,构建农发行绿色银行的发展路径,打造农发行绿色信贷标准体系,将绿色信贷项目管理和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嵌入信贷的全流程,持续优化改造绿色信贷管理系统,强化科技支撑。

二是加强三农金融绿色服务。我们确保粮棉油政策性资金收储的同时,大力扩展市场化收购业务,支持粮食生产和绿色农产品架构物流仓储,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我们开展长江行、黄河行活动,服务污染防治和水沙治理,贫困地区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生态保护修复、荒漠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我们积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普惠共享,加大对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供水保障、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森林资源培育产业的发展。我们重点支持了天然林资源保护,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的建设。截至9月末全行绿色信贷余额11813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17%,比年初增长了32%,远高于我们全行的贷款平均增速。在四川地区,我们积极对接绿色发展领域的融资需求,到今年9月末,四川分行绿色信贷的余额526亿元,比年初增长了75%,远高于全行的平均增速。去年4月,我们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签署了合作协议,以长江大保护、林业生态保护为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精准对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服务四川省政府精准推进生态工程林建设。下一阶段,我们将把节能减排、治污增绿作为信贷支持美丽四川的重点,紧跟政策导向和省政府的规划,创新服务的模式,并给予政策和资源保障,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四川绿色发展当中的作用。

三是要加大绿色筹资和对外合作。我们广泛筹集国内外社会资金,服务三农绿色发展。今年9月23日面向全球投资者成功发行了国内首单用于森林碳汇的碳中和债券36亿元,青松行长还到会进行了指导。今年9月末,我们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和绿色金融市场建设。青松行长也给我们开辟了思路,我们下一步要贡献农业发展银行的力量。我们加强了与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机构、国内各类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服务绿色发展的活力。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和目标,需要我们大家同心合力,我们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我们的金融力量。下一步我们农业发展银行将虚心向先进同业学习,同合作伙伴深入交流、务实合作,切实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共生共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谢谢大家!

欧阳泽华:感谢东升行长的精彩演讲。下面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刘建军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刘建军:尊敬的云泽副省长、泽华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受邀参加2021年天府金融论坛,与各位聚焦“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主题交流经验。共同探索绿色金融助推实现双碳目标、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中国路径。下面我谈三点体会和思考。

第一,金融机构要深刻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意义。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特别是10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在中央层面的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对统一全党认识和意志,汇聚全党全国的力量,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这一艰巨任务,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这所有一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强有力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窗口偏紧,面临着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苦的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而言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场机遇,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就机遇而言,低碳转型将创造巨大的投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算,实现碳中和需要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每年GDP的2.5%。面对百万亿级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占比,树立负责任商业银行的形象。

就挑战而言,低碳转型过程中一些高碳企业和项目逐步退出,金融资产质量将承受裂变的压力,这些行业的违约率可能大幅上升,金融机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加强气候转型风险的前瞻性研判,加快调整发展规划、业务方向和服务对象,提前谋划完善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现状,必须实事求是,全力处理好降碳和能源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来有效应对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第二,邮储银行深入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努力建设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近年来邮储银行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碳重大战略决策,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公司治理、政策制度、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内控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绿色治理。从战略高度来推进绿色银行建设,明确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决策部署,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纳入我们邮储银行“十四五”的规划。成立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绿色金融部门,绿色支行等绿色金融专营机构。

二是优化政策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突出绿色低碳导向,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制定绿色金融授信政策指引,明确绿色金融重点支持方向与领域。鼓励进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铁路、轨道交通等行业。制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更好地服务双碳领域的客户。

三是健全激励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绿色金融经济资本计量差异化的政策。完善经济资本管理评价体系,资金向绿色信贷倾斜,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给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适当减点支持。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平行作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四是创新绿色产品,提升绿色服务。坚守战略定位,发挥资金优势和网点优势,围绕污染防治、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领域,创新和推广绿色公司贷款、绿色小微企业贷款、绿色理财、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与碳足迹挂钩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优势,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有效提升绿色金融的可得性与覆盖面。

五是应用金融科技加强风险管理。开展火电、钢铁、水泥行业气候风险敏感性的压力测试,连续五年开展ESG风险和气候风险专项排查,邮储银行“金睛”信用监管系统接入环保数据,促进客户环境信用修复,并积极推进企业的碳核算。

六是对标主流准则,加强信息披露。正式采用负责任银行原则,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成为第二家签署PRB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气候披露工作组支持机构,充分利用内外部渠道披露环境和气候信息。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467亿元,较上年末增23%,绿色融资余额39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绿色债券投资余额266.41亿元。

第三,邮储银行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美丽四川建设。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碳排放总量稳定在2.8亿吨左右,是全国人均排放量最低的省份之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良好的条件,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建设美丽四川,加快生产生活绿色的低碳转型,明确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工程,这也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邮储银行持续加大对四川省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在川的绿色贷款余额是240亿元,绿色融资余额233亿元,其中支持包括雅砻江两河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等清洁能源贷款余额162亿元,在绿色贷款中占比达到了67%,不断加大绿色产品创新力度,研发了新村建设专业贷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贷款,办理农村社保IC卡5万多张,逐步推出节能环保贷款系列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一如既往地为四川省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双碳提供金融支持。

一是全面持续推进绿色银行建设,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配置绿色贷款规模,提供优惠利率,着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四川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是聚焦减碳和增汇两大领域,结合四川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点,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循环经济、新能源交通、绿色农业与林业绿色小微等领域。

三是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积极探索碳汇交易、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低碳信用卡、碳资产质押融资等这些领域的融资模式,针对四川农业大省的特点,研发推广适合三农和小微的绿色普惠产品。

四是试点开展碳核算工作,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影响,并以此来设定碳减排的目标,助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最后,诚盼省委省政府一如既往支持邮储银行,双方在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等方面加大加深合作力度。邮储银行也期待与各家金融机构携手,助力巴蜀大地天等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共同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谢谢大家。

欧阳泽华:谢谢建军行长的精彩演讲。下面请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刘坚东: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金秋时节,与大家相聚在成都,共同探讨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话题。首先我代表中国银行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日,党中央、国务院也正式公布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中国银行作为负责任的百年大行,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做好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下面,结合中国银行的实践,我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第一,商业银行要顺应绿色革命潮流,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巨大机遇。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必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绿色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与过去经济与碳排放双增长的模式不同,3060目标提出后,意味着我国将经历一场高质量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革命,逐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个过程必然会带来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将催生清洁能源电动化交通设施制造、节能改造、碳储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带来的企业成本、利润以及资金流的变化,将改变现有的财务运营模式。这些变化都会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绿色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联动将会进一步增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源配置中枢的商业银行,是连接各方的关键纽带。商业银行的绿色转型将影响全生态系统和全产业链,顺应绿色潮流,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责任担当,也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商业银行要主动发挥先导作用。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多渠道满足绿色金融服务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转型以及绿色金融起步相对较早,1974年联邦德国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政策性的环保银行,命名为生态银行,专门负责为一般银行不愿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尽管起步晚,但发展快、空间大,体量大,前景光明。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人民币14万亿元,排名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人民币3000亿元,排名全球第二。未来40年,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将在百万亿元这个级别。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金融机构更加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资金桥梁的作用,通过商业化、可持续的市场手段,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商业银行既可以通过信贷等间接金融工具,将资金投向绿色低碳行业,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直接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行业,还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等手段,依据项目的碳强度和颜色进行差异化的定价,提升高碳行业的资金成本,引导社会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向绿色低碳行业,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时期、不同风险偏好者之间重新分配。可以克服部分战略性绿色项目信息不对称、投资金额大、回报期长等障碍。

第三,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全力支持3060目标的实现。中国银行是全球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在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00多家分支机构。作为负责任的国际化银行,中国银行一直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月底,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5%,大幅度超过全行平均贷款的增速。绿色债券方面,承销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券354亿元,在境外为客户发行绿色债券总规模133亿美元,在彭博“全球离岸绿色债券发行榜”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绿色债务融资人规模中位居中资机构首位,排名第一。此外,今年中国银行还发行了全球金融机构首笔公募债券、全球金融机构首单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成为最活跃的中资绿债发行人。“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将对绿色产业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实现绿色信贷占比的逐年上升。境内对公绿色贷款余额占境内对公贷款比例较“十三五”末将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中国银行还将加快行业授信结构的调整,加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余额管控,加大对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性改造等绿色项目的授信支持。近期我们也已经宣布,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除已签约项目外,将不再向境外新建煤炭开采和新建煤炭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未来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尝试,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肩,以创新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助力将四川绿水青山打造成真正的金山银山,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贡献中行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坚东总监的精彩演讲。下面请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辉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李辉:尊敬的云泽副省长、泽华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受邀参加本次天府论坛,聚焦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主题,解读政策,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巴蜀大地土地肥沃,近年来四川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争做绿色金融创新探索的排头兵,在绿色信贷、资本市场绿色板块和地方绿色金融标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商共话绿色金融未来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谨代表深交所对本次论坛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和支持深交所改革发展的四川省委省政府、各金融机构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类未来。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心与决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离不开更加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地服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可以在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配置、合理确定绿色低碳资产定价、创新工具、缓释绿色低碳领域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交所作为资本市场核心机构和重要平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基础功能完善、板块特色明显、监管规范透明、运行安全可靠、服务全面高效的市场体系。具有独特功能和优势,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是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一直以来,深交所积极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枢纽功能,推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积极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直接融资支持。采取系列举措,引导金融市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一是支持绿色产业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发展平台。近年来,资本市场多项重大改革相继落地,深交所顺利完成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实施深市主板与中小企业板合并,形成层次清晰、各有特色的主板加创业板深市市场体系。市场机制不断优化,结构持续改善,功能有效提升,包容性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融资服务。目前,深市从事绿色产业的上市公司超过260家,累计股权融资接近8000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0%。涵盖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行业,其中包括天齐锂业、雅化集团、新荣投资等多家四川优势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同时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机制安排,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引导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越来越多的深市公司将低碳发展纳入公司长期战略。

二是推进绿色交易所债券市场建设,加大创新产品供给。2016年启动绿色公司债券试点以来,深交所大力推进绿色固定收益产品创新工作,将绿色发展与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专项债等金融工具相结合,更好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即报即审,专人专审,提升效率。深交所全力支持和服务四川地区公司和企业申报发行绿色债券,截至目前,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人寿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川省内发行人累计发行绿色公司债券6支,金额46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今年3月以来,我们在绿色债券框架下针对性推出碳中和专项债和ABS产品,助力低碳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累计发行14支,金额超过12亿元。此外,我们通过发布业务试点通知、问题解答及业务指引等方式,规范准入标准及信息披露要求,构建简明清晰的公司债券规则体系,更好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三是持续完善环保信息披露要求,鼓励上市公司履行绿色责任。2006年深交所率先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10年将该指引纳入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推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分层次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督促重点排污企业按照要求披露环境信息,将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环保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引导公司切实承担环境治理主体责任,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为减少碳排放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经过多年规范引导,深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主动性显著提高,披露质量明显改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觉进一步增强。2020年深市超过2200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近800家公司披露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信息,450余家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四是丰富绿色指数等投资工具,引导市场绿色投资方向。深交所是绿色指数方面的先行者,早在2008年就推出国内首支环保主题股票指数。截至目前已陆续推出28支涵盖环保、责任、治理等ESG主题的绿色指数,丰富绿色投资标的,推动碳中和ETF、低碳ETF以及ESGETF等多支产品落地,引导中长期资金配置绿色产业。近期,深交所陆续发布国证绿色指数和碳中和科技动力指数等绿色指数。进一步呈现绿色金融领域上市公司运行特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五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发展,与国际机构展开广泛交流合作。深交所是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可持续工作组成员,也是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成员,承担该组织气候信息披露专题顾问工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搭建跨境资本服务投融资对接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企业和项目提供服务,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合作启动“绿色固定收益产品信息通”,成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新范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中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规划。“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深交所将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把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战略发展规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积极服务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把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全链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新资本中心建设优势,为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的优质企业提供从科技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拓展,从前期培育到IPO和上市后做优做强的全链条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发行主体提供股权、债权、REITs等全产品线服务,把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动碳中和专项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绿色特色固定收益产品创新,打造多元包容的固定收益市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指数研发和指数产品体系建设,推动碳中和系列基金产品、ESG指数ETF在深市落地,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标的。推动提高绿色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创新资本生态体系。

二是打造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及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碳排放信息披露要求,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引导上市公司重视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公司治理,秉承市场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加强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相关企业对接,做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专题培训和政策普及,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发行人审核力度,从严审核,引导发行人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与境外交易所交流合作,完善绿色金融跨境服务机制,优化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功能,促进全球绿色产业技术对接与协作。

三是持续营造绿色金融理念的市场环境与氛围。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同行协商讨论绿色金融标准,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特色的基础上,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业务规则体系,努力实现绿色产业、绿色行业、绿色企业标准与绿色金融标准的协同,联合市场机构开展线上课程与专题研究等投资者教育工作,致力于提升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认知。协助上市公司对接高校、研究院、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等资源。协助技术改造及创新发展需求,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科技融合发展,创新产学研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责任投资理念的推广力度,引导机构投资者开展绿色投资,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布责任报告,深入研究金融支持经济低碳转型可行方式,研究建立转型金融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低碳产品的创新探索。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同的生态环境,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合力。深交所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平台功能,坚持不懈服务双碳战略目标,全力建设绿色金融的创新引擎,与各方一道共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交出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成绩单。最后衷心期待各方机构同心协力,加强合作,共同为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论坛的信任,由我来主持接下来的对话环节,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的主持人李杰,非常荣幸担任接下来论坛环节的主持。我接到邀请之后查阅了很多资料,说到绿色金融,我就想知道四川有哪些绿色金融给老百姓带来真真实实的收益。查阅资料过程中有两个案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案例是在成都东部的龙泉山上,在那儿种植了很多的油橄榄树,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对于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有了一些变化和区别,大家更喜欢低温烹调的方式,所以橄榄油用得很多。但是以前的市场当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橄榄油是来自于进口的,尤以西班牙为主。但是在四川的龙泉山这个地方,我们有了自己种植的油橄榄树,我们以后可以吃到来自四川成都的橄榄油。四川因为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可以说物产非常丰富。另一个例子也让我记忆犹新。就是在金堂县,四川很多金融机构,包括四川银行、金控公司,联合支持一个创业者做了一个将近1千亩的铁皮石斛的种植园。生态农业不仅让创业者、老板们赚到了钱,同时也让生活在周边的村民们既能够赚到钱,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还能够照顾家中的老人,可以说是生活工作两不误。这既是四川省发展绿色金融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是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真正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更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总要求的根本表现。我来到四川,来到成都,来主持这个论坛,也感受到四川成都的变化,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改变。

刚刚几位领导和嘉宾就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的话题,把战略和方向给我们指引得非常清晰。我们这个环节从实操层面和操作环节请各位领导嘉宾和业界精英进行分享。接下来掌声有请几位论坛嘉宾登场。

有请各位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

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

华西证券总裁杨炯洋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

有请几位。

刚刚领导在致辞和演讲中都提到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庄重的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庄重承诺,也是我们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宣告,同时更是践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中央对推进绿色金融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意见。几位嘉宾,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从宏观层面来讲,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挑战?又会带来哪些机遇?从具体微观角度上来讲,我们每个企业的主体又应该怎样去契合并实现双碳目标?

王文:特别感谢天府论坛的邀请,这是我第二次来天府论坛,每次都觉得受益很多。这次把主题设为“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际上非常有意义。但是在社会层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学术角度上来讲,为什么过去一年碳中和这个词一下火起来了?我相信在座绝大多数人一年前连“碳中和”这个词听都没有听说过。我是过去一年多全面投入碳中和,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绿色金融,我们从研究界和中国知网去看,2020年9月份之前写过“碳中和”相关文章的学者寥寥无几,中国知网上“碳中和”学术文章大概不超过100篇,很多还是自然科学界的一些人翻译的文章。“碳中和”这个词才出现多久?不过二十多年历史,1997年英国人发明了这个词,1999年美国人开始推广这个词,Carbon neutrality被写入英文辞典是2007年。所以社会层面上有人说他多年来研究多中和,我说他一定是骗子,中国目前很少有人说“多年研究碳中和”,几乎没有,因为这个词出现在辞典中不过13年,写到英文辞典才13年,哪有“多年”。过去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就是去减少资源的耗费。那现在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在于如何利用资源的耗能,换句话说,要更好地采用金融的方式去转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刚才讲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我们观念的转变。要看到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非常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中,这个气候危机正在使得人类受到巨大的冲击。所以中央文件里也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搞“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一个决断性的战略决策。更重要的还有一句话,就是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文明存续、文明永续发展”的问题。人类同样如此,如果全人类不搞碳中和的话,我甚至可以说下一个世纪是不是有全人类的文明存续,这还是一个问题,21世纪可能是人类文明最后一个完整的世纪。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联合国说的。目前气球变化已经拉响了红色警报,所以刚才讲的第一个宏观意义,就是这是全民面临的一次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提升。不是说道德驱使我们要去关注气候变化,或者说要去环保,这不对。是我们必须发自内心做这样的生态保护,是我们要自觉优化生活习惯。

第二,就回到刚才讲的绿色金融。过去我们经常讲的金融,它是资源配置,更加确切地讲是一个理论导向的行业,就像马克思一百年前就讲: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开始活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如果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会犯罪。现在因为有这个大的背景,我们需要更多的金融升级和转型。所以从人民银行最新的文件和报告来看,现在的金融可以称为转型金融,金融要转型升级,换句话说未来的金融全部都应该是绿色金融,还有非绿色金融吗?所以目前金融业本身就要全力全面转型升级,去服务更多的生态行业,即使不是生态行业,也必须是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甚至是零排放、零污染的行业。所以,实际上目前金融业所有人士又面临一次观念的大升级。不仅仅是观念升级。

第三,观念升级只是道德的号召,这不对。绿色金融最大的含义在于,它不只是因为道德的感而参与到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绿色金融体系的设计,让它不只投身于人类命运的改变,文明的存续,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可图”,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财政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系列设计,出现了交易、定价、资源配置让更机构能收获利益。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绿色金融对双碳目标产生的激励或者惩戒,某种程度上都面临绿色金融体系的搭建和未来我们整个政策配套升级的过程。

主持人:谢谢您带来的精彩解读。您解读当中的几个关键词特别重要,第一是现在已经拉起了红色的警报,我们必须要做绿色金融实现双碳目标。第二,你也提到未来除了绿色金融还有别的,除了文化金融、普惠金融,都要以绿色金融来为基础,这是一整套的体系。第三,你说到在微观层面如何和企业主体进行良好的互动,他们应该做什么样的转变?您提出要在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有利可图”,实现可循环的长远发展。接下来同样的问题想听一听赖董事长的见解。

赖晓明: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来之后,我作为行业的一个老兵,对这一年来整个形势的变化,感受非常深刻。举一个例子,我们碳市场有一个产品叫做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价格在这个行业内涨了5-10倍,之前这个产品卖几块钱一吨,现在是二十几、三十几,前段时间宣布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以作为今年碳市场企业履约使用,这个价格又开始往上涨。我就想起来几年前,大概是2017年,我通过和民主党派合作,向上海市两会提交了一个在上海推动碳中和的提案,就希望政府号召倡议,把我们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或者政府的公共设施来进行碳中和,以此引导社会,引导企业也做碳中和。这个倡议也转到政府相关部门,发改委也做了一些落实推动,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有影响的活动都要去做碳中和,我们上海的进博会,过两天要发布碳中和仪式,和太平洋财险共同做碳中和;冬奥会也要做碳中和,这种理念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刻。回到主持人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有什么挑战和变化?就像总书记说的,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对于高碳企业,他们的转型,原来就要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双碳目标提出来以后,这种转型的力度以及它的进程会加快、会提升。所以对高碳企业来讲,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应用是当务之急,当然同时也会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行业的兴起。碳中和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高碳的企业,高碳企业积极减排,腾出它的排放空间,才能让我们的新经济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所以这些碳排放企业,像我们碳排放市场重点纳入的高排放企业,他们在做好企业发展,算好经济账的同时,也要做好算好碳排放的账,要建立自己的碳排放管理体系,要了解自己企业排放的家底,要了解排放的成本、减排的成本,也要了解企业主要排放的重点控制环节。这样高排放企业首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来控排,减少排放,不能说有了碳市场就去买配额,就可以排放了,这不是碳市场的目的。首先要减少排放,在这个基础上做碳资产的管理,发挥好碳资产碳配额引导企业降低减排成本的作用,我想这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主持人:谢谢赖董事长的分享。接下来我们也想听一听林董事长,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用好双碳这把双刃剑?

林罡:四川银行作为新近成立不到一年的金融机构,非常有幸在这个场合,谈碳中和还有零排放这些词。作为新成立的机构,我们一直在思考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特别是金融机构。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四川对这块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四川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处在比较优势的地位,我们绿色发展的基础,包括我们的条件,都处在全国领先的位置。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我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清洁能源生产大概占87%,在消费结构里边我们清洁能源占了接近60%,全国这两个数据的水平一个是20%,一个是23%,这一点我觉得四川银行在四川经济发展良好的区域里,应该要思考未来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如何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谢谢。

主持人:成立时间不长的四川银行就带着绿色低碳的基因,因为我们包袱轻,没有历史遗存问题,更能够轻装上阵,迎接新时代交给我们的新挑战,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接下来听听杨总的看法。

杨炯洋:绿色低碳是大的市场,ESG投资特别火,这里有几个方面。第一,未来整个国家要实现这个目标,实现总书记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绿色低碳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里边有大量的基础设施,也会涌现大量的“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有数据统计,整个市场未来的资金量,到2060年大概有136万亿元。这里有很多挑战和投资机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在这里寻找机会。

第二,这几年我们的监管部门、交易所推出了大量政策方面的引导,比如证监会在2016、2017年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了大力的修订,对我们协会推出了绿色投资方面的指引,沪深交易所对信息披露的格式、信息披露的要求,推出了投资的指数和相关的产品。这引起了大量的ESG投资概念的兴趣,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土壤。

第三,ESG是长期投资价值理念。作为长期投资价值理念,我们想它有三个优势,第一个是它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它把社会责任,把环境等等这些方面的非财务指标拿来做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把这些非财务指标考虑进去,使得投资决策更加科学。第二,如果建立长期投资决策理念,跟我们现在倡导的长期投资理念是吻合的。长期投资理念,我们可以去掉一些短期的市场波动的风险,获取真正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收益。第三,整个市场披露更加完整化以后,未来它是一个有利益的市场,会吸引资金的到来。

第四,往往目前这种投资把非经济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更会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也有利于我们识别风险,能有效识别风险就会确保你走得更远,保证投资本金或收益更有保障。市场层面,我想跟大家分享ESG投资为什么形成大家普遍的追捧的态势。

主持人:谢谢杨总。杨总跟大家分享了ESG投资,目前10%的基金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ESG基金,而且有超过25%的公司已经设立了关于ESG基金的投研机构,专门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因为时间不长,我们也会看到一些问题,比如信息披露方面是不是能更加公开透明,国际上不同地区的标准,海外实践怎么能够更好地和中国的金融特色、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真正把ESG基金这样一个好的投资理念和我们的金融需求结合在一起,也成为未来ESG基金发展的一个重点的方向和探索的路径。感谢杨总的分享,最后我们有请何董事长。

何锦峰:谢谢主持人。国家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来,我们的环境资源约束进一步趋紧。原本我们在生产当中形成的这些环境的外部性就要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倒逼一些企业采取技术的措施,实现减排。比如需要应用一些新的科技,更新我们的设备,改造我们的工艺流程等等。这就意味着确实对我们这些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甚至是很艰巨的挑战。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碳配额的分配尺度,没有考虑西部地区的历史因素和地区差异,这样的情况下,西部的企业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看到挑战的同时,也应该看得到机遇。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用新的科技、新的设备、新的工艺把这些工作做完,其实我们的企业可能在无意识当中就完成了产品的升级、产业的升级,而且将来的能效水平、资源利用水平,效率也就更高,实际上我们也就完成了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过程。还有一部分企业,比如一些四川的新能源企业,包括四川林业潜在的碳汇资源,这些可能在将来可以像晓明董事长提到的,按照国家CCER开发成碳资产在市场变现,整个市场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我自己认为,未来机遇绝对大于挑战,而且现在碳达峰、碳中和短时间打破原有的平衡,当我们重构平衡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经济社会已经实现了绿色低碳的向前发展。谢谢。

主持人:谢谢你的解读,我们说实现双碳目标不是一蹴而就,或者我们现在才想起来要干这件事情,我们一直说我们要进行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可能我们有不同的路径,但是双碳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最紧迫最切实的要求,也是迈出第一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谢谢几位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可以说绿色金融、低碳发展、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主动的转变、内涵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想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请每一位嘉宾来谈一谈,先从身边的王秘书长开始。绿色金融助力双碳发展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可能做一篇学术论文不可能一一尽述完毕,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如果要找一个小的切入点,您会怎么选择?

王文:先说大的切入点,刚才我很兴奋,新华社副社长采用了我大半年前写的学术论文里的两个很重要的观点,一个观点就是碳中和元年,我应该是最早写碳中和元年概念的。第二是讲了全球绿色低碳经济的战争,这个词最早也是我提的,写了很长的学术论文讲这个。我为什么这样讲?我一直在呼吁,我们不要小瞧绿色金融和低碳发展的难度、风险和挑战。刚才几位老总也讲了一个双刃剑。我们都赞同机遇大于挑战,但是挑战有多难?我们可能估计的还有一点不足,我讲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可能大家没有在意或者没有听过,或者没有很频繁的听说。第一,以去年为例,过去十年碳排放多少?人类一年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温室气体里90%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按照一年算大约是500亿-510亿吨,过去十年差不多都是这个量。年年都在往上增,京都议定书97年就在搞了,一直应对气候变化,包括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宣言、巴黎协定,但是我们的碳排放还一直往上升。哪年减了?2020年减了,从大约500亿吨减到485亿吨,减了5%左右。比尔盖茨写了一本书《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震撼,他说我们那么努力,才减了5%,减5%的代价是什么?代价是300万人的死亡。为什么?新冠疫情,大家都不出门了。碳中和是什么概念?减到100%。5%死300万人,100%有多少?我经常说这里涉及失业,涉及社会隔离,全球化的休克等等,甚至还有因为争夺资源而产生的战争。所以我说用“战争”这个词,我还用英文文章这样写,后来很多国外学者还给我发信说你这个词特别残酷,我说对呀,我们低估了碳中和这场战争的严酷性、残酷性和激烈性,它未来会涉及到大量资金的转向、标准的设置、国际规则等方方面面的博弈,大国博弈,这是第一。

第二,对于中国的难度在哪儿?9月22日,一周年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准确全面完整贯彻新发展格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未来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差不多达到20%,2030年达到30%,2060年达到80%。而我们现在多少?不到20%。什么是非化石能源?就是地上能源。这就是对中国发展形成巨大的碳约束。什么是碳约束?就是我们那么多年的发展模式过于依赖化石能源,就是地下能源——煤、铁矿石、天然气、石油,利用化石能源,我们一直保持在80%的高煤模式,那么这就意味着未来我们要转变。我经常讲能源结构的切换。什么叫能源结构的切换?过去我们依赖地下能源,现在依赖地上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这么巨大的转变不是简简单单的生活习惯的转变。刚才几位老总都讲革命:生活方式革命、发展方式革命,完全是颠覆性的。这样的革命,这就涉及到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军讲的“防范运动式减碳”,现在好多地方都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把电关了,把煤炭关了,那么就业怎么办?出现了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怎么办?所以你刚才讲双刃剑这个词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看到未来大的机遇,但是也要防止短期内运动式减碳出现的挑战。这个过程是需要精细化的计算和精细化的管理。就又回到刚才四位老总讲的,未来中国治理模式低碳化、零碳化的过程中,涉及到国家治理模式的全面现代化、全面精细化的管理过程。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经常讲碳交易市场,这是非常伟大意义的产业升级。使很多根本完不成碳中和的地方出现了完成的可能性。有一些工业性很强的城市,如山西、河北、内蒙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买碳排放,进而实现碳中和。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的碳价值被严重低估,7月16日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小半年时间了,一吨碳多少钱?才50块人民币,国际上多少?欧洲50欧元,我们的碳价绝对被低估,人家比咱们高8倍,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全球市场所谓的碳市场的开放对接、接轨还没有形成。只有碳价提升以后,刚才讲成本提升才会有更多的奖励激励、惩戒机制去撬动更多产业从事低碳发展。总而言之,碳中和是一场生活方式、经济方式的革命,但是我们对于碳中和的意义、细节以及方方面面的着眼点,理解研究还不够,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深化、理解它的内涵,并且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行动。谢谢。

主持人:谢谢秘书长,用的都是大词,是革命,全人类的革命和战争,在总体宏观的基调下我们应该如何把绿色金融和低碳真正落实好,需要一系列的具体举措。秘书长提到碳交易碳价格的时候,赖董事长旁边频频点头,应该是在实际工作经历中非常有感触。请赖董事长介绍一下你们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主要从事什么交易?在碳中和碳达峰中起到什么助力作用?

赖晓明:谢谢,我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做的工作。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我们作为国家指定的委托管理运行的全国碳市场的机构,昨天是第68个交易日,总共成交1950万吨左右,均价是在45块,总的交易规模不大,人均交易量大概在30万吨-33万吨之间。如果同口径比较,在全情全球国家碳现货二级市场我们是最大的。但是没有可比性,为什么呢?因为欧盟市场分层次,第一层次是一级市场——拍卖市场,占了总市场规模的3%-4%左右。第二级市场就是交易所内的现货二级市场,大概占总交易规模的不到1%,这就是和我们对比的这部分。第三,剩下的一大部分,95%以上的规模是期货,远期衍生品市场,所以分层次的市场形成了多维度的相对成熟的碳市场体系。我们现在确实只是单一的现货市场,而且确实也刚刚起步。欧盟同口径对比它1%的部分,今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量是5.5万吨左右,我们是30万吨。在这方面我们比它高。但是它的规模,它一年各类品种交易总量是90亿吨以上,所以没法比。另外我们也谈到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我们在管理运行当中也在分析问题,也在推动解决一些问题,毕竟这个市场确实刚刚开始起步。目前只是纳入了第一个行业,就是电力行业2162家企业,这200多家企业只有10%左右曾经参加过地方的碳交易试点,对碳交易碳管理有一些基础了解,绝大多数还是刚刚接触碳市场。最近我也去一些地方电力企业调研,也感觉到很多企业对碳管理还没有完整的认识,我们之前对基层工作人员做过很多轮培训,目的他们对碳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是我要买碳卖碳,这个报告该怎么打?是像购买原材料一样,还是像金融市场操作一样?还要建立一个流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第二,企业普遍还是惜售,王院长也讲了,从宏观长期来看,大家都认为中国的碳价低估,未来肯定要涨,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这一点是没错的。但是短期来看,碳配额毕竟还只是一个有商品属性的产品,也受短期供需的影响,初始价格是完全由市场自动形成的,就是当天的开盘价是由两家交易形成的,有些企业还嫌价格高了。因为今年电力企业负担比较重,煤价格上涨比较大。这是一方面,就是企业普遍还是有一定的惜售的心态,觉得这个东西我放着。因为现在马上到12月份要履约。从目前来看的话,我们觉得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因素,就是电力企业由于今年普遍的效益不太好,所以可能有些企业也愿意把它的配额拿出来去变现增加收益,这是我们试点时遇到的问题。在上海试点的时候,就有一些老的化工企业,基本上一直处于亏损甚至盈亏边缘状态,结果它当年的利润就是卖碳的利润,所以企业也会有这方面的考虑。从市场下一步的建设来讲,我们现在也在积极推动一些工作:一个是加快推进非履约企业,也就是专门做碳管理碳投资的专业性机构,推进他们入市,这个市场不能只是解决刚需,必须要有一定的流动性,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投资机构入市,这个在我们各个试点交易市场都已经在实施,也被验证是有效的。以上海的地方市场来讲,投资机构参与的交易占总交易规模的2/3,所以我们认为尽快把投资机构纳入进来能大大增加市场规模和流动性,这一点主管部门也是高度认可的,这个工作我们也在做。第二是加快推动行业的覆盖范围,目前是一个行业,明年电解铝、水泥这些高排放行业也会纳入碳排放市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把更多的高排放行业都纳入进来。第三,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围绕企业碳管理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做这方面的工作。第四,我们也在积极研究推进有关的产品创新,研究碳的调期、远期等衍生品,希望能尽快推出衍生品交易,丰富碳市场的层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中国的碳市场规模做起来,使它更好地服务双碳,服务企业,以较低成本来实现减排的目标。

主持人:谢谢赖董事长,通过活跃碳交易,增加碳交易衍生品,丰富多层次碳交易市场,真正实现双碳目标的助力。谢谢您。接下来想问问四川银行的董事长。今年央行特别发文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这也是2021年央行的重点工作任务,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讲,在这样绿色金融体系的过程当中、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当中,我们的地方商业银行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同时既要履行社会责任,还得实现自身的发展。

林罡:绿色发展,碳中和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约束条件,现在关于低碳,关于碳中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指标标准还不是很明晰,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觉得假以时日,肯定会作为银行业的内生指标出现。我跟大家报告金融行业的状况,也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来讲的。从整个中国的银行业来看,实际上我们在绿色金融的占比上,这反映我们绿色发展这块的指标,实际上从全国来看,除了像国开行,还有农行这些头部金融机构,大概前十家,绿色金融占比从8%到18%,其他都占比非常低。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业的中位数,绿色金融的中位数大概是只有5.5%,非常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银行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我觉得作用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个角色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行政政策以外,金融的力量实际上在绿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话语权。从四川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四川银行业绿色金融占比总体上大概就占5%左右,我们也没有占比很突出的企业。这与四川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和条件有很大的反差,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四川金融业应该大有作为。这是关于银行业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既是服务者,同时也担任引导者的角色。从服务者层面来讲,它主要去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但是现实中,银行机构也可以通过自身的风险偏好,还有产品设计、工具的使用,去倒逼实体经济走绿色发展低碳之路,这是我觉得可以做到的。从引导者的角度,银行业可以通过自身工具的使用,跨期、跨界进行资源的配置,也可以引导未来产业的发展走绿色低碳的道路。这在四川有非常好的例子,就是宜宾市的发展,过去这几年宜宾原来是主要以煤为主的城市,这几年煤在能源消耗里占比已经下降了80%,但是它的GDP这几年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这是非常好的例子和实践。四川银行作为新成立的银行,我觉得既要做好服务,也要引导实体走绿色发展之路。四川银行现在有一些考虑,我们准备成立一家绿色金融的研究院,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专业机构进行深度的合作,围绕省委省政府对绿色发展的要求,从自身的治理结构、风险政策,还有产品设计以及其他相关方面,包括工具的使用等,积极参与到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协助我们四川本地的企业利用好四川自身的优势资源、优势条件,加快四川绿色金融的发展,同时也推动我们产业的绿色发展,这是基本的考虑。我们经过认真的思考研究,也希望四川银行的绿色金融占比能够在2030年前超过25%,这是我们的小小目标。有机会跟专家们交流,也希望大家在四川银行的政策制定、目标梳理方面给我们更多的帮助指导,我想四川银行会在四川良好的发展环境里成为金融行业真正走绿色金融之路的一家金融机构。

主持人:谢谢林总的分享,不仅仅是银行在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中有非常多有益的探索,其实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双碳目标,说到杨总的证券公司,我就特别想问您一个特别接地气的问题,和广大投资者非常相关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绿色低碳、负责任的投资理念最近成为投资圈的新宠,很多人关注它追捧它,包括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一些表现,现在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您认为怎么在规范安全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这个市场?

杨炯洋:ESG现在确实成为投资圈的热门话题,但是真正要做好投资,确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刚才大家讲到,可能是一场变革,一场革命,这里有很多风险和挑战,但更多的是机会。但是真正要做好这一块的话,我觉得确实应该是很有前途、很有机会的。怎么样做好这块的投资?我觉得第一还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因为这个投资理念,ESG投资也好、定向投资理念也好。我们引入ESG投资,ESG投资理念也是把非财务指标引入进来。非财务指标引入进来便于我们决策,核心是怎么掌握这些信息。也就是说我们从监管的角度也好,确保这些企业按照什么样的格式把信息披露出来,只有把信息披露出来,让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决策的标准和依据,这是第一个。

第二,我觉得我们要做好投资者的保护,投资者的宣传,投资者的教育。这方面的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价值理念。作为长期投资价值理念的话,大家要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在这个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波动,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大家把这块做好了,大家共同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有心理准备,一旦出现任何一些可能的风险事件或者可能性波动,大家有一个心理方面的准备。

第三,作为我们证券业,特别是像我们证券公司,我们是整个社会财富管理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投融资方面的中介机构,也是未来投资的主体或者参与者。我们在设计相关投资产品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研究,什么样的产品针对什么样的项目,设计成什么样的产品,卖给什么样的投资者,共同维护这个市场的稳定。作为证券公司也是投资的主体,我们要积极挖掘一些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好的投资标的。好的投资标的挖掘,一方面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同时又能相对获取好的收益,有好的收益,好的利益,推荐给投资者,形成大家共同支持我们绿色金融发展的氛围,这样可能会对我们未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更会有价值。我先简单分享这几点,谢谢。

主持人:谢谢杨总的分享,从杨总的分享就能体会到华西证券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你一直在强调要进行投资者教育,而且要精准画像,确定产品是对应什么样的投资者,包括他的承受能力,他的认知水平,他的教育程度,对他定向发售,所以既是买方又是卖方,这其中我们很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谢谢您。接下来我们要请何董事长。我们说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是作为我们非试点地区的第一家国家备案的碳交易机构,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确定的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的四个省之一的交易机构。你看这么多的重点,这么多的头衔,在我们的机构身上,您觉得我们怎么能够用好这些国家给的资源?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何锦峰:谢谢主持人。除了你刚才介绍的情况之外,四川环境交易所还是四川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会员,也是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现有73家中方签署人中唯一的交易机构,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环境权益交易和绿色金融服务,通过这两项工作践行ESG理念,更充分地考虑环境社会治理的因素,协同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的实际行动的一项阶段性成果。环境权益交易实际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体现在环境权益交易的三大金融性的功能作用:一是对环境权益进行资源配置,二是对环境权益的定价,三是对环境权益交易的风险管理,所以环境权益交易主要包括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等四项环境权益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当前的基础产品,主要包括碳排放份额和核证减排量这两大类型。衍生产品就非常丰富了,像碳远期、碳调期、碳互换、碳资产、证券化、碳期权、碳期货等等,但是往往这些衍生品的交易在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再适时推出,比如欧盟碳排放权利交易体系。由于它从2005年初开始运行,到现在为止整个体系已经相对成熟,碳期货碳衍生品的产品也比较完善了,这就形成对期货交易量,对总量的贡献率在90%以上,而交易额高达95%左右,这是国际上的情况。国内赖董事长所在的环境能源交易所相对另外八家碳交易机构而言,他们的产品又相对丰富一些,上海除了国家碳排放配额之外,CCER的交易也有,还有上海配额,上海配额远期,而且还和上海清算所一起推出了中央对手交易业务,这都是我们上海做得很好的。将来我们希望在多层次碳市场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能学习借鉴和推出这些。反过来看我们四川,我们的产品非常单一,目前只有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除了碳交易之外,我们还有用能权交易,这是产品的情况。四川早在2005年就开始,四川的企业很有眼光和战略视野、国际视野。从2005年开始,四川的一些企业就在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减排项目和减排量在全国排名第一,而且占比均超过1/10以上。还有一个数据需要进一步核实,但大致差不多。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数据折算过来,其实我们相当于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就是2012年之前,按清洁发展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总量占比来看,四川的量差不多大致在7%左右,因为中国在70%左右,2008年高达84%,四川这个资源是非常巨大的潜在资源。我们的企业,刚才讲了这么多交易,我们的企业,像省属国有企业,比如蜀道集团,在基础建设过程中,把沿线建设的水电项目开发成清洁发展项目,联合国签发之后,在国际市场上卖掉,取得的额外的上亿收入。中央在川企业,比如水电七局的卖碳收入在2亿元以上,所以四川的企业其实还是很有眼光的,这是我们企业的交易。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我们四川,特别是在国家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之后,国内的碳市场日趋活跃,流动性也有所增强。截至昨天收市,四川环交所今年交易是754万吨,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天津、上海和广州。从2016年12月开始至今,累计成交量是2374万吨,同样按可比口径排名全国第四。感谢严文斌副社长,他对我们9月份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当时四川碳市场国家备案开市等等一些重大的时间节点,新华社对我们进行了新闻报道,给了很大的关注,借此表示感谢。四川的市场表现是这样的情况。

除了碳交易之外,我们还有一项交易就是用能权,2019年9月开始之后,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去年尚未完成首期履约,还没有形成交易规模,但是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已经启动首期履约的相关工作,这是整个的交易情况。除了这些交易之外,我刚才讲了环境权益和绿色金融的关系,我们也在依托交易来积极探索,我们目前推出了两项有创新性的平台,也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和小有影响——第一个是绿蓉通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第二个是点点碳中和平台。绿蓉通平台的创新思路是基于绿色金融供需两端着力,一方面汇聚金融机构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信息,另一方把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对资金的需求信息汇聚到这个平台上,再以适当的方式和渠道把这些信息发布和扩散出去,促成信息配对,撮合成交。这样最大限度解决了绿色金融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解决一些企业和相关机构投融资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这项工作做得很好。这个平台集成了一个平台、两个系统、三个入口、四个支撑、五个数据库。一个平台是指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申报平台,这是省相关部门制定的。两系统是指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服务系统,还有金融决策辅助系统。三个入口是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三条不同的登录路径。四个支撑是指绿色产业信息、绿色技术信息、环境合同能源管理信息、ESG披露信息。五个数据库是指绿色企业库、绿色项目库、绿色金融产品库、绿色技术库,还有一个就是绿色专家库,这样一个体系运行起来,现在整个平台已经完成的放款量达到了接近29亿。这个量虽然不算大,但是增长态势很好,已经呈现出指数型增长态势。最后介绍一下点点碳中和平台,它是基于通过购买和注销核证减排量,抵消减排量,这样一种市场化的碳中和机制来开发的一个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的意义在于唤醒和激活相关机构和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碳资产的价值意识、碳市场的参与意识,然后引导大家减排多一点。减排一点,然后再中和一点,所以我们叫点点。这个平台,整个创新的内在流程逻辑是行为人自愿,数字化计算,服务商执行,交易所见证,登记簿追溯,从登记簿能追溯整个工作,最后是明细账核实,是这样一个的完整逻辑。我们现在做出来的130场次的会议碳中和,都江堰、青城山两个景区碳中和,还有一个婚礼碳中和,都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在通过国家注册登记簿核销注销CCER,实质性地完成碳中和的总量已经突破1万吨,我就介绍这些。

主持人:谢谢,谢谢何董事长带来的数据翔实内容丰富的介绍,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在过去所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您在讲话中特别提到绿色金融不仅仅是谈绿色,它更多要谈科技,还要谈普惠。所以把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相结合,会更加放大绿色金融的完整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再次感谢。刚刚几位嘉宾的真知灼见为我们展现了绿色金融发展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双碳目标这不仅仅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庄重承诺,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要转化为我们每个公民自觉行动的内化意识。让我们每个人负起责任,担当起责任和义务,共同助力我国的双碳目标实现。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真知灼见的分享,谢谢各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2021天府金融论坛主论坛活动到这里全部结束,再次感谢各位的莅临,谢谢大家!

嘉宾风采
精彩视频
天府金融指数
  • 广告
会议日程
会议议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