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聚焦
现场直击
26
视听现场
文字直播
以下文字由速记稿改编,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国财富网不承担转载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

王忠民:本场是财富管理,跟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的一个财富管理问题是个人帐户。所以我选择了个人账户与金融供给侧改革作为题目。供给侧改革无非是如何能够改善对每一个人的财富提供最优的金融服务,让它配置最佳、回报率最高。

现在您的个人帐户有多少,回报率怎么样呢?如果我们去核算一下,每一个人的个人帐户过去在工资总额8%的基础之上,每年累计到社保当中加以运用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一部分今天存量已经达到了5万亿的规模。但是,我们在每一个个体人的身上请问您个人帐户当中的数额到底是多少?你这个帐户积累了多大的规模?这一笔积累的财富对你来说年化的回报率和迄今为止给您总量的回报是多少呢?相信在座的大家心里能够拿出一本清晰的帐目的人很少,这是因为我们把这一部分叫做个人帐户的占工资总额8%的、持续到从你工作到你退休的这笔钱,我们在社会运营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个金融敞口管理的调整,这个调整叫“统帐合一”:社会统筹帐户占工资总额的20%,个人帐户占8%。但是,我们在用的时候,我们把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帐户一起拿来,用在现在退的人。

如果您的个人帐户被现在用了的话,,用掉的是从您那借去的,还是从您那拿走的?借了的话是按什么利率水平借去的?您应该也是模糊的,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用统帐结合把一个本来属于第三支柱的个人帐户,拿到了社会统筹帐户现在的统一支配的逻辑。

今天再看这部分的钱,如果说现在全社会因为劳动的红利,社会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统一的结余是6万亿的规模,我们会认定6万亿当中有5万亿是个人帐户的结余。如果结余在统一的帐户里,我们要问它的年化回报率是多少,目前年化回报率2%。我们现在要做一项调整,这笔财富能不能够发挥更好的一种管理办法和更好的金融侧的供给的连接,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先做这样的一个调整:把这一部分的帐户的个人帐户回到不会再统帐结合,而是完全归到你的帐户中去,不仅存量现在有5万亿,每年的流量也1万亿,这样的帐户如果放到你的帐户,你就想办法去管理,想办法投资,想办法投更好的资。这个时候你一定在市场当中找最好的受托人,如果这个受托人尽了责任帮你管的好话,你愿意跟他分享一些提供地管理费用,甚至分成。

市场当中有很多的机构从过去几十年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做债券的投资还是权益的投资,无论是做一级市场投资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年化回报率稳定的你就会选择这样的投资机构,也有人说我自己有这样的投资能力我去做也可以,但是个人投资者相比较机构投资者还是差一点。这个时候,我要为我的社保基金做一个广告:过去18年间,年化回报率8.4%,市场上一定还有一些专业垂直的机构比我做得好。好了,如果你还没想到选其它更好的或者你还想轻松的选择的话,就委托社保基金去管理就可以拿到年化8.4%的回报。

这笔钱,金融端口开始发生哪些重大的变化?首先把这笔个人帐户的钱,现在社会保障费改成税。今天企业承担的费率就会下降8%,改成税了以后,政府只出一个政策,这笔钱,个人帐户的钱,全社会对进入个人帐户的钱免税,我们就可以向全社会承诺我们免税了多少。免税了以后,你在市场当中选择最优秀的机构去投资,可以拿到(更高的)年化(收益率)。投资回报当中再实行一项金融供给侧的改革,这就是延税。当年挣的钱不收税,滚动到本金当中去,这个时候,每生命周期的钱和每年挣的钱因为免税而长期投资,因为延税而把复利的结果全部算到你的头上,当你退休的时候这个就多。如果还想刺激这一部分,谁管的好就可以给谁,也免税。比如说基金公司、社保基金或者是其它的(机构),这部分免税的时候,我们提供免税的服务就会相对的优秀,就会好一些。

这样做以后,我们会看到5万亿的存量和1万亿的流量就会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当中资本金的形成,注意是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金的形成会推动全社会长期资本在市场当中的投资和发展,每个人基于资本的免税之后帐户当中的延税当中的总回报率会增强,社会有长期的资本不仅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当中可以有效的资本支持,而且还可以有长期的生命周期下的支持。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发生变化以后,另一个东西就出来了:现在的结余的6万亿,如果现在把5万亿划走以后,给现在退休人的支用就没有那么多的储备,也没有那么多的当年的流量供给了,当年收的不够当年怎么支付的怎么办?我们财富管理中的另一个主题就出来了,所有的财富管理如果要补过去的窟窿形成的时候不应该用流量当中的个人权利的金融权利和社会帐户权利和市场性配置的金融权利,而应该用什么样的资产的包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过去长期积累的国有资产把他从现在存量的队列当中全部剥离出一个百分比给一家或者是多家的受托结构。注意,我们今天正在做国有子的受托经营的体制变化。当这样的一些机构把原来的国有资产剥离,用受托经营管理办法提高效率的时候,存量资产当中带来的效率的部分用来补充这样的基金。当然基金当中也可以用存量资产直接的拨为社会保障资产的结构部分,而用它当年的流量用在当年的支付流量的满足,现金流的补充当中去。

即使剥离出去的五万亿回到个人帐户这个当中还可以有10万亿、20万亿,甚至30万亿的国有资产的存量拨进来,而当年的经营收益的流量可以满足当年的支用。两全其美的是在两个财富的社会积累的过程之中,让原来的个人帐户回归第三支柱的本能,回归市场性投资,而你可以对自己的未来通过这一部分的投资选择去自担责任地推动市场经营的资本形成和社会进步。

当然,我们又会回过头把全部的国有资产用一个相当的比例划拨出来以后,满足原来存量问题和结构问题的变化。用新的结构改革解决存量当中的结构病灶,这样的话,社会就处在不断的用新机制改变旧机制,用新流量推动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的资产管理、市场化的社会资源配置和市场化的有效回报来满足中国社会的存量问题的解决和流量问题的新布局。

如果这两方面可以解决两大社会资产包,一个资产包6万亿,一个资产包100万亿的角度,我们用只是结构性的调整,没有花更多的钱,只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变化就可以让财富的效应既记载到每个人的头上,又让市场化选择流到最有效的地方,还让你的回报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你每一天都可以笑起来,面对一个有保障的未来。你可以高高兴兴发挥出每一天的市场选择的行为,实现你对未来的期望。

谢谢各位!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资本市场业务委员会主席楚钢

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刚才几位嘉宾都有非常好的分享,我用十分钟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些想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些话题:第一,分享一下我们对于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的一些理解;第二,我们展示一下中国体育产业的广阔发展前途;第三,分享一下中金公司在推动创新产业方面的经验,以及我们把这些经验推广到体育产业的想法。

首先,理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张图大家都比较熟悉,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红色的是GDP的增长,蓝色的是国企的利润。对于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从经济学上,有不同角度的分析,从我们的角度,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直到90年左右,还是解放思想、发挥能动性的主题改革。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镇企业的改革,都是把微观的能动性发挥起来。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逐渐实现市场化的机制,有20年的长期发展。第三个阶段,从几年前开始的,当然时间点也不一定是非常确切,最近几年是创新发展的阶段。我们的感觉,从经济学上可能复杂经济学这种新兴的学科、跨界学科,它对于创新的发展理论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什么是复杂经济学?原来也叫做非平衡态经济学,即:传统的经济学从比较有序的、比较平衡的状态,来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非平衡态经济学,由于深度和广度的加强,而被称为复杂经济学。是从非平衡态的、可能是无序的甚至是比较混乱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学的发展。它强调自下而上,可能比较注重微观和中观的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经济学,核心的观点是:经济增长是多种经济因素的组合进化推动发展的。 其实复杂经济学是从这个角度有更深、更细致的研究。创新在这种理论下,实际上是企业家、资本和创新技术、创新思维的结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复杂经济学的框架上来讲,这是它对于经济发展的发展框架,企业家和资本的结合,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要素的结合下,通过这些要素的创新和组合的进化,涌现出一个新的业态,一个新的生态,使得经济有更好的创新发展。在这里,复杂经济学对经济学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涌现,一个是组合进化。

什么是涌现呢?涌现就是在原有的、相对来讲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于经济因素和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的业态。举个体育上的例子,大家以前跑步,可能都是个人的行为或者是一个比较小的组织行为,马拉松赛事也是别人的事;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大家对于健康的意识增加,再加上手机注册、交流的方便化,涌现出一种新的状态,现在非常普遍的马拉松的赛事,这是涌现的概念。

什么叫组合进化?组合进化的想法是:既然经济的活动是不同的经济要素、不同的企业家、不同的技术和想法来推动的,那么这些要素发生的变化,无论是新的技术还是新的理念,它的重新结合会产生一个新的业态。举个例子,比如说共享单车,手机APP发展加上GPS地图,它和传统的交通工具的结合就产生了新的业态。我们觉得,从投资的角度,复杂经济学的理论,这种涌现、这种组合进化的概念,对于我们做投资能够推出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有非常好的理论指导。

其次,中国的体育经济发展前途是非常大的。几位嘉宾有了很好的分享。我们的体育产业跟美国相比,美国体育产业是我们的5.6倍。GDP比重,美国的体育产业比中国的比重也要高出三倍多,就业人口也是一样,体育业占劳动力的比重在美国也是中国的三点几倍,明显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从体育生产业态上来讲,美国这块也是比较成熟、比较发达的,而中国还发展过程当中。从体育中介上,美国有全球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也有全球最大的体育营销公司;从体育传媒上,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体育传媒公司;从竞技体育上,美国的北美四大联盟收入达260亿美元,而中国收入数目还很小;从大众健身的角度来讲,美国有72%的人口参与体育活动,中国除了学生之外只有41%;从体育场馆的运营上来讲,美国的利用率超过了60%,而中国场馆的使用权还是在行政单位、在政府里面,商业的开发还是比较弱的。

从资本的角度上来讲,我们看NBA,以篮球为例。NBA球队的平均价值达到13亿美元,而我们用国际标准的评估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球队,CBA的典型企业价值也只有4亿人民币,规模差得还是很多。我们知道NBA的球员和CBA球员收入是差距非常大的,NBA赞助的资金量比中国的CBA赞助高8倍。虽然这样,中国的体育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前途。46号文把全民健身推为国家的战略,2025年体育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从体育人口的占比,从2014年的34%,已经到2017年底提升到41%,体育产业增加速度达到26%左右,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体育创业融资活动非常活跃,2017年体育领域投融资达到180起,融资接近90亿。

最后,介绍一下中金公司、中金资本在推动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介绍一支基金,中金启元,是中金公司和财政部、发改委及社会出资人共同设立的,总规模400亿,中央财政认购90亿,向社会融资310亿,是中国第一家国家级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它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为了推动中国的新兴产业发展。创业初期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以前通过财政手段来资助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效不是很好,这支基金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支基金充分发挥了政府资金杠杆的作用,撬动了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一同达到为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大众创新提供资金。介绍一些小小的成功,到2017年底中金启元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新增专利数目达到3288个,其中发明专利达到1163个,有比较好的增长。同时,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企业收入的增长都超过了50%。目前,中金启元已经投了1200多个项目,涉及到各方面的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

到2017年年底,中金启元直接和间接投资企业员工人数达到40万人,新增3.4万人,其中2.4万人是投研人员,应该说是中金启元对于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起到的社会带动作用还是非常好的。

我们是不是能够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整个体育产业?现在,中金公司、中金资本的团队跟体育总局正在进行筹划,我们准备筹划100亿元财政推动的基金,希望能够撬动社会资本总共达到1000亿元。通过这些杠杆作用,能够增加企业的数目,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后五到十年内,使得体育产业增加一到两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中金公司决心跟国家层面、体育总局跟各个企业一起,通过资本的力量,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创新。

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金雪军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

体育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

李剑桥:感谢刘司长的分享,下面让我们有请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金雪军教授发表演讲。

金雪军: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论坛。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体育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

刚才江老师、刘司长都把整个金融产业发展的状况做了展示。我想讲讲几个基本的观点:

第一,中国的金融产业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增长。刚才刘司长充分展示了这些年来整个金融产业发展中增长的数据。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里,确确实实国家政策对金融产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把2004年作为一个时间窗口,观察、分析国家2004年以后出台的一些围绕着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整个体育产业的绩效,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应该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大力的推动和支持。

第二,融资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还具有非常大的差距。我们也专门做过对上市体育公司的绩效研究,可以看到: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数量在大幅度增加,营业份额也在增加,利润总体上来说也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状况,但是,体育板块跟非体育板块相比,无论是资产收益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每股的收益,还有其它相关指标,都看到体育板块上市公司的状况不如非体育板块的上市公司。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够让体育产业有更好的利润展示,有更好的利润结果。因为任何金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产业本身的利润状况是相关连的,没有良好的利润,金融的对接将遇到障碍。

第三,从金融对体育产业的对接来看,传统的金融和新金融都对体育产业有比较好的对接。传统的金融包括银行,保险和信托等,他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新金融包括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的企业,也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和体育产业发生较好的紧密合作。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跟传统金融行业对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比如说银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怎么样能够适合体育产业的特征,做一个比较好的金融的对接,很大程度上就要考虑,因为本质上来说银行要根据服务对象及其经营状况和利润状况提供相应的信贷产品。

关于信贷的产品,刘司长讲了场馆经营权的问题,我理解,场馆的经营权与场馆本身所带来的体育总收益评估是相关联的。如果这个场馆能够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收益,我想,银行是愿意以经营权来放贷的。如果说场馆形成不了整个经营收益的稳定性的评估,那么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障碍。

现在,经营权的质押,也成为较多银行放贷的重要模式。但是,这个经营权相对来说,是要有预期中稳定的收益,比如说来自浙江义乌的专业市场上的商铺经营权,可以质押。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哪一种质押方式,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收益的预期。所以,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体育硬件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收益的预期,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点。当然也包括整个体育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给各方面包括投资者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

信托、保险,包括刚才看到了展示的新型金融,和体育产业的结合大多是体现在赞助这个方面。这方面肯定不是我们讨论中所提的产业怎么跟金融稳定结合的要求。

我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体育产业的特征和资本的特征形成了非常大的矛盾,体育产业的特征是高投入、低产出,投资的回报相对比较慢,产业链条相对比较长,变现期限相对比较长;而资本是非常希望比较快见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能够面对这样一种矛盾,来寻找金融资本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我认为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过程里,这样的几个问题我觉得特别的重要:

第一,一定要能够形成比较好的体育成果的市场化和体育成果的价值化。刚才各位来宾讲了,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服务对象都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预期,投资也好,贷款也好,都存在着比较大的矛盾。

怎么样能够让体育的成果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化、价值化的展示,我觉得非常的重要。当然,体育产业里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类型,是主要来自于本身的票价收入,还是主要来自于广告收入;或是主要来自于赞助的收入,还是主要来自于附带价值的收入等等。不管怎么样,任何一个从事体育所经营的主体,必须给社会给市场一个非常清楚的商业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才能让社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我们所说的市场化的评估和价值化的评估,为金融资本的对接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就像知识产权一样,就像商标、专利一样,这样一种评估是必须由市场来形成的,而不是由单独的评估事务所形成的。一个单独的评估事务所是构成不了我们所说的成果公允的价格的。对银行来说,它最重要的是需要这个成果有公允价格,所谓公允价格就是社会能够接受、市场能够接受而且也能够变现的这样一种价值,所以我认为这是第一。

第二,既要有银行信贷的作用,同时也要有股权投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股权投资的作用,应该更加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给予更高的重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体育产业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高新技术产业还要更加轻资产,商业模式的清晰度上还要更加不那么清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承担风险的股权资本加快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所以,我自己认为从现在的金融资本来看,我们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能够真正承担风险的股权资本;第二类,基本上以对赌条款,以名股实债为特色的股权资本;第三类,一般的债权资本;第四类,银行的信贷资本。整个资本的种类来看可以分成这么几类,应该说这几种不同的种类,他们的风险的承受度是不一样的,应该按照不同的风险承受度,对接不同的金融产业和金融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期。

我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激励、鼓励真正能够承担风险的股权投资。一般股权投资,股权资本的大框架里特别要鼓励,能够真正承担风险的股权资本。因为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债务资本跟股权资本本来就有分工,股权资本承担风险的要求比债务资本应该更强,当然需要更大的激励。

第三,我认为,在这个过程里必须把各种金融资源,能够交叉对接来使用。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包括信托、租赁、传统金融、新金融等等共同发挥作用。

第四,我认为,非常重要,要打造一条能够服务金融、能够服务体育产业的金融产业链。体育的产业从最早开始到真正能够发展壮大,真正在资本市场上上市,真正能够做大做强,是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的。这个金融服务的链条,社会必须帮他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把它类比于最早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到最后在这个市场上能够有效地退出,整个这个链条应该比较有序。我们能不能对体育产业,对体育的成果,有比较好的资产评估所、有律师事务所等等,我自己认为,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五,最核心的、最关键的是:银行放贷放出去是要收回的,投资投出去是要退出的,所以有一个比较好的退出机制,就非常的关键和重要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产业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该到主板上市的就争取到主板上市,该到创业板上市的就到创业板上市,该到科创板上市的就到科创板上市。浙江提出了三个计划,最大的凤凰计划到最小的雏鹰计划,能够股份制的尽量股份制,股份制能够上市的尽量上市,上市的能够海外上市的,积极的鼓励海外并购。对不同的企业状况形成不同的资本市场的对接,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刘扶民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今天下午的论坛,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体育产业与金融。通过这个简单的表述想让大家了解,今天是金融论坛,看看我们体育产业发展多么需要金融的支持。

在2014年颁发的文件里面,国务院46号文件明确了2025年体育产值到5万亿,全面建成计划以及2018年12月份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边缘产业的指导意见,这是从国家层面,各部门政府层面,对体育产业的重视越来越高。我印象中2010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到现在文件非常多,而且从国家发展的大布局中健康产业,强国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养老产业,服务产业的发展,里面都把体育作为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总的来说,体育产业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有几组数据。从2012年到2017年整个产业发展的变化,2014年到2017年总产值从13500亿到2.2万亿,每年增长比率是18%,增加值从2014年的4040亿到2017年的7800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大概是19%。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调整为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体育产业逆势而涨。它是受老百姓生活、水平、收入的影响,受老百姓健身理念的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当今形势下是高速,从速度一直是往上走的。我们预测到2025年增加值总额会达到5万亿,如果按照目前平均每年增长18%的速度来看,要达到8万亿。

这是产业结构。2015年,蓝色的是体育服务业,橙色50%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制造,1%是竞赛表演、体育场地建设。2015、2016到2017,这个图逐渐变化,从结构发展方向,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体育发展形势喜人,但和国外发达国家比,无论它的总量还是结构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学界观点不一样,我把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公告展示一下,有的计算办法把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没有算为服务业,但是国家统计局明确把数据分11大类里面,除了体育建筑和体育用品制造是作为非服务业,剩下9大类都是作为服务业,可能很多观点和这个不大一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统计口径11大类,原来统计是52小类,现在是变为71小类,在11大类里面2大类是非服务业剩下9大类都属于服务业。

竞赛表演活动占的比重非常低,因为竞赛表演和服务是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发展余地最大。看到这个数字以后,我和一些企业和从事竞赛表演活动的专家以及从业者聊,发现目前情况下竞赛表演活动的打造还是非常难的。我认识一个世界之窗的老总,他前几年办竞赛表演活动还好,成本不是很高,现在办下来成本越来越高。说明我国的竞赛表演活动达到品牌的赛事还不多,和美国的成熟市场差距还比较大。

说一下体育产业的融合情况,大家看随着体育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跨界融合不断加快,特别是体育产业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在产业边界越发模糊,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情况下,体育产业发展出了体育+的模式。11大类由52小类变成了71小类,为什么呢?因为新的业态不断发展,它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体育+旅游,包括我们很多新技术、新智能、新材料的应用在体育里面应用很广。

体育+旅游,这是在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文件,同时还有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关于加快体育旅游发展的规划。我前两个月调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同志一起,在我国的统计当中,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业的统计,坐飞机、吃饭、住宿是统计在旅游业,包括住房、酒店、吃饭、餐饮、旅费。体育竞赛和观看比赛占体育旅游的规模至少15%,甚至高的地方是25%,平均到20%。后面我可能把这一块的旅游业里面所包含的体育的概念统计到体育产业里面,这是需要我们后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体育产业发展亟需金融驱动。加大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力度,推动体育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和持续高速发展的需要,是培育经济新动能和新增长点的需要,是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需要。

从这几个文件里面来看,都提到了金融要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一些企业座谈,他们在租场馆,因为体育总局在2018年印发了文件,推动全国场馆两改,过去一些老场馆建成以后都成立了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当初建的时候主要满足体育赛事,对于它的运营方式还是有些落后。应该说体育场馆在体育产业里面占的比值最大,是重量资产,它做好做坏无论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还是体育产业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两改一个是对外承包或者交给企业运营,企业拿到权利之后要投入和改造,进行装修,它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贷款,怎么贷,没有抵押,场馆是国家的资产,不能用来给企业抵押的。但是能不能拿20年的经营权进行抵押?这就需要金融的同志破解当今形势下的问题,能不能确认它值多少钱的问题?涉及到体育无形资产的评估和定价问题。我作为体育工作的从业者,也急迫呼吁大家来共同献计献策,和我们金融界一道研究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

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其他银行、中能和国开行签的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是全国评选体育产业的很多基地,和我们联合颁发优秀的利于产业项目的名录,金融率先支持企业和基地,但是有些企业还是融资难,门槛没有降低。名录在网络上也进行了发布,对于企业是很好的宣传和带动,但是确实贷款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还有运动员保险,我十多年前就和一个保险公司进行研究,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在比赛在训练当中受伤,他的商业保险的品种目前保险公司还不健全,没法上。我们人寿只是和篮球项目在运动员受伤之后对他的保险取得某种程度的突破,但是普遍来讲还没有。

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体育无形资产确权的问题,能不能大家一起来研究?金融机构结合我们体育的特点,开发不同期限、还款方式的体育消费现代产品,对体育用品、建设休闲、竞赛观赏、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产品的贷款投放。

加强体育金融合作的工作,面向体育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宣传和沟通交流,协调解决体育金融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我们在当今形势下,大家只要动脑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以及金融界的同仁们能够想办法研究,在新形势下支持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贷,包括保险在内,能不能研发一个新的产品?我翘首以待,谢谢各位!

赵岑:谢谢宋总。接下来带给我们演讲的是,移动电影院创始合伙人、首席执行官高群耀先生,掌声欢迎!

高群耀:多谢赵院长的邀请,第二次有机会参加您的论坛,给我了一个再次走进清华的校园的机会。

我今天早来了20分钟,在清华的校园里走了走。2001年的时候,那段时间不停来清华校园,当时我作为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探讨的是“.net”,是互联网的企业。另外,我们讨论将来梦想有那样一个时刻:我们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互联和工作。比尔盖茨说将来有一个东西是手机,打电话是不要钱的。我们在教室里面沟通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你们在说天书,但是仅仅十几年的工夫,都实现了。

我们今天来清华校园讨论的就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我们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及创新科技。改革,把原来的存量资产经过优化的过程,带来巨大的增量;而科技,带来了无中生有,新的增量,使得今天的世界有所不同,也使得这些人的职业生涯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

有人说你原来做软件,后来做新闻集团,之后在万科负责海外的收购,最后收购了好莱坞的制片公司传奇,同时担任传奇的CEO,是怎么过来的?我说不是我改行了,是行改了。四个万亿美元的产业,这个融合没有人晓得,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机会,特别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机会。一个科技使得一个消费者每天早上起来兴奋不已,因为某一个新的科技就可以解决最普遍的、常见的社会难题。解决了打车难,成就了“滴滴打车”。解决了住宿难,成就了“爱彼迎”。我们今天解决看电影难,就诞生了移动电影院。

移动电影院,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手上的手机变成电影的放映机,把手机的屏幕变成电影的银幕,从而使得原来在院线里面正放映的热门电影不仅仅在实体影院里放映,同时可以在手机上放映。

我们知道,做电影行业基本有三块业务:制片有点像VC生意;宣发有点像贸易;电影院即零售。在过去124年的电影史上,电影院作为零售消费,拿到票房再分给发行商,一人一影一票,以大家民主行为投的票,连起来叫票房,是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志。它在某种程度是市场的标志,

对电影这个行当,简单来说,电影的两端:前面是电影的放映周期,在电影院有票房才叫做电影,否则叫做其他的内容。在戛纳电影节有票房才叫电影收入;这之后叫做放映的窗口期,之后叫做版权交易,可能卖给主题公园,或者电视台或者网络。前面叫电影放映即窗口期,还有版权模式。电影院有点像书店,卖的是新书,新的内容,吸引的是对新很感兴趣的客户。其他的方式有点像图书馆,当你需求的时候它在那里,内容有明显的时间性,像我们看世界杯一样,关键时刻的内容最值钱,一旦比赛已经结束,它的内容本身的价值会有很大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进电影院。

移动电影院做的是用移动互联网赋能电影院。移动电影院在去年五月份正式发布,是中国试点,世界首创。在全球电影行业,大家很关注这种尝试,关注它对于整个行业意味着什么。它的方式和电影院的方式相仿。

移动电影院的发布解决了三个“痛点”:

第一,去年共有1082部的电影最终变成产品,经过国家审查拿到了放映许可证,但其中将近三分之二的电影无缘走进电影院:一块银幕都没有。因为原来的电影院是“一对多”大广播的模式,千人一影一幕,如果一年只做52部电影,有52个周末还好,如果是一千部电影,绝大多数是没有机会跟观众见面,对创意行当有很大的瓶颈。

第二,实体影院的地理覆盖。我们到去年为止还有近80%的人口没有走进电影院。移动电影院的出现,使凡是有互联网和手机的地方就有电影院,从而解决了实体影院覆盖问题,相当于银幕个数被提高一万倍以上。移动电影院变成“一对一”的模式,使得千人一影一幕,变成千人千影千幕。使得所有拿到“龙标”的电影,都有机会上院线,有机会拿到票房。一方面,填补了覆盖面80%左右的人们没有走进电影院的空白,另一方面,填补了超过三分之二的电影没有走进银幕的空白,将电影的排片权从电影院交给了消费者。

 第三,解决“三不对人群”问题,即时间不对,地点不对,内容不对。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移动电影院的出现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赋能于电影院的商业模式,大规模改变电影院120多年历史的商业模式,仅仅一年时间,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大家还在摸索、探讨、批评、接受的过程中,移动电影院已推出一年多了,现在已经发布了120部新电影,超过百万观众,同时,使得更多人能随时随地看电影。移动互联网的力量,为中国电影做增量的梦想正在逐步地实现。

移动电影院推出一年之后,我们走向了移动电影院2.0版本,在一个礼拜之前发布。不仅是随时随地观影移动化,电影本身还有很强烈的社交属性,观影社交化,搞对象看电影,跟家人看电影,跟大家看电影,移动电影院的2.0版使得电影院被移动化之后,又实现了社交化。2.0版本包括三种功能:

一方面是约影,跟自己的情人、恋人、家人看电影,我在这里,女朋友在东京,边看电影边聊天;妈妈在中国,孩子在波士顿;士兵在边疆,在1500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时看电影。同时,作为社交属性约有兴趣的陌生人看电影,把电影作为社交载体形成社交。

同时,出现了包场即百人场,有电影知识的人和大家分享,这种情况很多,像是电影行当的“得到APP”或者电影里面的导游。这里很多人看电影希望像看球一样有解说,特别对有些电影很感兴趣。最近我看《复仇者联盟4》,对我比较难,因为过去11年22部没有看全,所以《复仇者联盟4》播放的时候,我希望前面有一帮小朋友帮我讲,使我的感受大幅提高。

第三类属于对所有电影发行商很重要的模式,即首映礼,给努力N年的人们一个亮相的机会,一个仪式感的机会。推出了首映场,使得所有的片商在0成本的情况下做首映礼。有仪式感,跟全世界各地的人民直接联络。

移动电影院的1.0版本使观影变成“随时随地随心随遇”。宅男宅女家不出门,在旅游的时候可以看目前正在放映的新电影。移动电影院2.0版本使得其又具有了社交属性,与亲人、恋人、有知识的人和跟电影人本身直接连接。

移动电影院不仅仅增加社交属性,同时还具有方便性。一部分人没进电影院,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视觉效果,移动电影院第一次推出了在移动的3D和移动剧目,希望大家6月6号观看《阿修罗》,戴上我们的设备。从而使得移动电影院不仅满足覆盖所有的人口、放映所有的电影,还用现代的技术达到视觉效果,完成你不受空间、时间的社交属性。

移动电影院本身的做法,所有的使命就是让世界爱上中国电影。移动电影院的使命不是争抢现在实体院线的市场,而是做中国电影的增量。数十年来,中国历史最高观影人次将近300亿,而去年是17亿人次左右,这几十年中国人口几乎增加了40%,但中国的观影人数却缩水了十倍以上。移动电影的使命就是要把中国的观影人次重新带回百亿人次,面向十亿部手机,希望恢复到百亿观影人次,助力中国电影冲破千亿电影票房。

移动互联网的势能覆盖实在太强大了,我们对每一次改变都感觉到非常大的震撼。我记得去年8月8号发布了一部电影,叫《李保国》,在移动电影院上映。主演是林永健老师,我们俩在聊天的时候,他写了几个字,“您的排片您作主,请你来看《李保国》”。就这十几个字,带来了1800个观影。移动互联网的能量太强大了,它终于实现了把合适的电影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送到合适人的手里,使分众、分区发行成为可能。

移动电影院上线的时候最先来合作的是民族电影,我当时颇为感动。中国的民族电影一直是中国历史电影的中坚。我们看过《刘三姐》、《阿诗玛》、《冰山来客》等等,它们在海外的电影节频频获奖,在中国几乎没有一部机会上到电影院线,因为没有办法把这些电影送给1.14亿的少数民族,这一点让我感慨特别深。为此,我们做了相当的尝试。给大家看一个例子,因为时间有限。

(视频播放)

仅仅这样的尝试,这个场面叫我非常动容,在整个西藏有86块屏幕,对绝大多数西藏人来说电影不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移动电影院出现在那里的时候,大家奔走向告,我相信一个晚上看电影人数的比西藏一年的人口还多。这种技术的变化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改变了我们原来电影的整体消费商业模式。我们有一部电影叫做《寻找雪山》,是写纳西族的故事。在云南播放的时候,仅仅有2100人观看的时候,已经有10%全国纳西族的人看到。《守望一生》用重庆本地化的故事小片,有1400多人观看,当时我看数据的时候愣了,现在有15万人还在观看这部电影,那个电影在重庆就是大片,那个演员是非常有名的影星。

移动电影院的出现,对中国的电影产业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触动,我们希望它像刚才我们说的:移动电影院终于把别人的电影院变成了我们的电影院,是电影人的电影院,是消费者的电影院;原来想推广没手段,想发布没通道,想看没途径的长久问题,在电影这个行业终于走到头了,移动电影院将从这个角度彻底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我们期待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在这方面摸索下去。除了填补覆盖面的空白、电影播放的空白、“三不对人群”的空白以外,协助中国电影走出去。移动电影院已经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落地,今年将在美国、加拿大、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落地。我的使命是希望能把中国热映的电影,送到海外6000万华人的手里,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金融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宋歌    北京文化董事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够有机会与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结合论坛主题进行一些分享。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伟大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从物质追求向精神追求进发,这一切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国家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到2020年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时代赋予文化产业的巨大机遇与光荣使命。而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近年来金融资本不断流向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规模效应不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其中,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也是成为了资本青睐的重点。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规模突破600亿,观影人次达17.16亿,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银幕数更是稳居世界第一达到60079块。这一切也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投入与支持。

但与此同时,随着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不断磨合,其间的问题也随之凸显。相较于实体经济,文化产业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特点,集中体现在创意服务等无形资产,对价值估算造成难度,再加上接触时日尚短,相当一部分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缺乏专业认知,因此会造成难以深度介入文化产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迅速兴起也导致产业本身有待规范健全。以电影产业为例,2018年我国共制作电影1082部,最终仅有381部国产电影在院线上映,仍有六成多影片无法公映,更有许多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半路夭折。而在电影产业成熟的美国,不仅有完工保险公司为电影的制作拍摄提供保障,确保影片能够按时按预算顺利完成,还有版权公司全面参与电影的版权管理、运营,保障每一位从业者都能获得自身应得的收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8•2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文化供给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在当下中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工作者更应该从供给源头抓起,注重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影视作品的内容导向愈发显著,作品质量和观众口碑明显提升,便是当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名影视从业者,我坚信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思想输出类的产品,一定是注重着时代表达,肩负着社会责任,因此,国内的电影公司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14亿人的社会,立足于国情,寻找弘扬正能量的题材,传递出让社会更团结、人心更和谐的内容。

同时,电影的创作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尝试用新的题材和类型,新的电影语言,新的拍摄方式,从而紧跟当前社会的潮流,保证影片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兴趣,符合当下主流观众的喜好。再伴随着金融层面从国家政策的引领到从业者对于文化产业理解的不断加深,共同对创作者和作品给予足够的支持与信任,与他们一同探索与尝试,精心打磨作品。促使金融与文化产业更为紧密、更为深入、更为专业的结合,使得金融更好的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对此,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期待。

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科幻题材一直是国产电影的短板,此前的很多尝试都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是在郭帆导演找到北京文化的时候,我们出于对市场、对剧本以及对郭帆个人能力的判断,决定投资这部作品。《流浪地球》的筹备耗费了3年,拍摄和后期又花费了一年多,对科幻电影的拍摄尝试遇到了许多难题,但在中宣部、电影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众多合作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打造出了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电影,并且取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今后,北京文化还将继续尝试新的类型化创作。目前在青岛拍摄的英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不仅项目周期长达十年,更是中国电影史上首个三部连拍的作品。《封神三部曲》的拍摄将积极学习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并尝试摸索出一条在中国本土行之有效的工业化拍摄流程。

《封神三部曲》的制作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样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北京文化将与各方共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而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随着越来越多愿意沉下心来投资优质项目、具有完善产业模式的金融机构不断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一个健全完善的高速发展期,从而助力国家在文化强国之路上稳定迈进。

感谢大家!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唐小彬   北京上奇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上奇资本的唐小彬。很高兴和大家再次相聚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大家可能已经观察到了,近年来,金融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分别从广度和深度上,有力的扩展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版图。

首先,我们发现,在2019年中国经济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新版图正在不断延伸。比如,一部《流浪地球》,几乎没有多大的能源消耗和环保污染,却创造了超过46亿元的票房,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也让科幻产业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说到科幻产业,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比如,“哥斯拉”诞生于1954年的日本,至今翻拍衍生出来28部《哥斯拉》电影。美国漫威第一位超级英雄诞生于1939年,至今已经从黑白漫画衍生出20多部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创造了近300亿美元的票房纪录。

从历史上来看,科幻产业的发展依靠着文化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早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好莱坞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自我复制的电影文化产业链了。而内地电影产业链大概是在2010年前后才刚刚初具规模,时间相差了80年。让我们把时光穿越回2019年,《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产业快速起步。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已经创造了近200亿元的规模,更重要的是,重新点燃了年轻人对于中国科幻的热情,扩大了潜在的科幻产业消费群体,扩展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版图。

这时就引出了第二种现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各大城市的文创产业格局。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高阶指标。因此,在文旅大融合的背景下,很多城市选择文旅项目作为转型升级的路径。比如大江南北很多城市都将废弃的老旧厂房,改造成各类艺术园区,在文化的改造下,实现城市景观和产业的双升级。还有一些城市,创新文化理念,打造音乐之都、科幻之都、创意之都等,包括许多文化节庆,让文化产业带动城市转型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当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对城市的改变,都不是能轻松实现的小事。它需要长期的人才培养,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完备产业链的建设,那它背后的“洪荒之力”将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金融的力量。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话题,以金融的力量扩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版图”。  

先来说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就拿科幻产业来说,前几年,科幻类IP在影视市场比较低迷,并不太受重视,推动科幻IP转化特别困难。甚至《流浪地球》原创小说在1999年发表时,作者刘慈欣只收到2千元稿费,到今天转化为40多亿票房,用了20年。今年引发科幻热的两部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还有未来即将上映的《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都是由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改编而成。科幻电影重度依赖少部分作者,暴露了中国科幻产业“潜力巨大,而人才太少”这一紧迫的问题。顺便提一句,我们机构也在为科幻原创提供各种资金以及渠道支持,希望以资本之力推动科幻产业的高速发展。

那么,人才从哪里来?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5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研发的投入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由此可见,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普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都需要资本的力量。尤其是文化产业融合度高,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急需大量的文化投融资、文化法律、国际文化贸易、文化经济、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策展、公共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文化产业人才等,都具有跨专业、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要高校、科研机构主动对接文化企业和金融资本,发挥政府、文化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和金融资本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文化产业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其次,资金从哪里来?只靠的民营资本可以对接一些中小型文化项目,但是对于城市文创产业升级来说,这种巨额资金需求,就需要扩大金融创新。比如,成立地方文化产业母基金,构建引导资金、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创业团队、创新项目等方方面面信息汇聚、创建资源整合的制高点。通过母基金及其参股直投基金吸引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投机构、文创空间、文化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向该城市汇集。文化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可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文化企业,扩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机会,更有利于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长期来看,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实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盘活传统文化资产,实现保值升值,同时激发产业活力。习总书记曾经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政府的引导下,让文化项目、金融资本、金融机构等各方有机结合,以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可以预见,未来二三十年,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金融力量将继续为实体经济赋能,为百业提质增效。文化金融将源源不断的助力文化产业扩张新版图,让金融和文化同频共振,共同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奇资本愿与大家一起共同拥抱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