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一行两会重磅发声:投机做空人民币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2019-05-25 16:11 来源 : 中国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彭扬 欧阳剑环

分享至

如何看待近期外汇市场波动?

社会融资结构怎么改善?

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金融业对外开放怎么推进?

金融监管如何提质增效?

在今天举行的2019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一行两会三位领导详解了上述金融领域热点话题。

会议发言要点:

1、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决定人民币不可能持续贬值;

2. 要特别警惕境外资金的大进大出和“热钱”炒作;

3.坚决避免出现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过度泡沫;

4. 中国不存在所谓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

6. 从近期主要的金融指标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边际改善,信用收缩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7. 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是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8. 目前各层次股票市场还未能有效衔接;

9. 资本市场要在融资、公司治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0. 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优化交易监管制度,强化交易全程监管。

郭树清:人民币不可能持续贬值

1、投机做空人民币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演讲稿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要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年来,人民币篮子汇率在全球货币中一直表现稳健,中国政府努力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和保持汇率稳定性之间求得平衡,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过去十几年里,凡是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基本都是由于外部原因,而非我们有意为之。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期外汇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企业和居民并没有出现任何恐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买卖外汇获取投资收益是不现实的,将金融资产转移到海外也是不安全的。在成熟市场国家,几乎没有企业和居民专门靠炒汇获取投资收益,尽管日本曾经出现过所谓“渡边太太”,但实际结果也并非如当年的传说。

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但是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决定人民币不可能持续贬值。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具备极好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随着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币市场汇率将不断向购买力平价靠近,投机做空人民币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2、要特别警惕境外资金的大进大出和“热钱”炒作

“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不会停顿,更不会倒退。”

郭树清的演讲稿中指出,未来开放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外资占中国A股市场的比重只有2%,占中国债券市场的比重也只有2.9%,外资银行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的比重为1.6%,外资保险公司占比为5.8%,都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我们特别欢迎那些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在风险管控、信用评级、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丰富市场主体,创新金融产品,激发市场活力。

当然,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复杂性也会增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防控好金融风险特别重要。要特别警惕境外资金的大进大出和“热钱”炒作,坚决避免出现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过度泡沫。

3、中国不存在所谓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郭树清的演讲稿中指出,近年来,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果,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成分已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持续下降。加上政府经济活动,国有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不足40%,国有企业中很多也在境内外上市,实际上是股份制企业,百分之百的纯国有企业已经极少。大型国有企业中,也有大量子公司控制权已让渡给民营企业,即使是中央国有企业,相互之间也处于竞争之中。

当前,民营和外资几乎可以进入所有行业、所有领域,没有任何限制和壁垒。无论是轨道交通,还是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都可以看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身影。我们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强调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鼓励他们既竞争又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多赢局面。中国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各项政策的落地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因时因地制宜,没有搞一刀切。

目前我国4588家银行业机构中民营机构控股的超过3000家,170家中资保险公司多数为民营控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多数是民营为主。即便是五大银行,社会股权占比平均达到30%,有的甚至超过40%。特别需要指出中国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现在只有37%,与英美等国家前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的占比很接近。

原计划出席本次论坛的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因陪国务院领导在外地调研考察未到现场,委派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代为宣读其预先准备好的主旨演讲讲稿。

陈雨露: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

1、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有效破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重约束”。

针对流动性约束,人民银行通过多次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释放中长期资金,确立“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发挥好宏观审慎评估(MPA)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针对资本约束,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开展首次操作,为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提供流动性支持,正向激励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针对利率约束,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尤其是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

从近期主要的金融指标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边际改善,信用收缩局面有所缓解。

2、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着力改善社会融资结构

陈雨露介绍,当前我国融资结构具有三个鲜明特征。

一是储蓄率高。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水平有所回落,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仍比较高,2017年为46%,客观上存在大规模的投融资运用需求。

二是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匹配程度比较低。我国企业部门是最大的投资部门,实物投资超出自身储蓄一倍左右,有很强的融资需求。而住户部门是最大的净储蓄部门,2016年净储蓄16.6万亿元,其中13.3万亿元以金融投资形式提供给其他部门。

三是间接融资占比比较高。201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1.5%,今年1-4月占比为75.1%。在我国企业融资存量中,贷款、债券、股票之比大概是3:1:1。

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是,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

3、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服务量增、面扩、价降

陈雨露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期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呈现出“量增、面扩、价降”的积极变化,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年末高3.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3月份,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平均为5.93%,比上年同期低0.19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4月末,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累计支持56家民营企业发行87支债务融资工具,共计399亿元,前4个月民营企业累计发行债券2053亿元,明显好于2018年同期水平。

4、欢迎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

陈雨露指出,我们将对标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一是继续推动全方位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实施,积极研究新的开放措施;

二是加快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制定透明度;

四是将扩大开放和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我们欢迎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陈雨露说。

阎庆民: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 促进金融监管提质增效

1、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结构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是要改变我国当前货币多、资本少的金融体系结构。

二是要下大力气补短板,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给效率。

三是要努力化解影响我们金融市场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努力化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目前,各层次股票市场还未能有效衔接,债券市场仍存在分割。

2、加快金融机构改革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是大力发展普惠性金融。

二是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

三是大力发展“新金融”,包括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促进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等资本市场经营机构的发展。

3、提高金融产品质量和可获得性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是提高金融产品的适应性。

二是提高金融产品的灵活性,更好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

三是提高金融产品的复合性,大力研发复合性金融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匹配企业需求。例如,在服务科创企业作为特定对象时,仅有银行或仅有证券公司服务能力均有限: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但侧重于服务传统行业,证券公司估值定价能力强,但服务规模有限。因此,可考虑采用“投资先行、投贷联动”的符合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公司先行进入,实现价值判断;贷款机构随后参与,支持企业成长,切实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注主页、做大做强。

四是丰富金融产品的避险性,要深入了解实体经济需求,以更具前瞻性、创新性的理念,设计和提供更多避险工具,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

4、促进金融监管提质增效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阎庆民表示,金融监管既要放眼大局,也要见微知著,力求平衡好发展效率与安全两大目标。

一是增强金融监管的一致性。金融监管水平要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要在融资、公司治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增强金融监管的协同性。在国务院金融委的领导下,加大金融监管机制的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增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步伐,完善发行、上市、退市、交易、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规则;其次,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第三,优化交易监管制度,不允许行政干预股指,最大限度实现投资者的公平交易;第四,强化交易全程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第五,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快推进《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实现持续监管和精准监管。第六,构建多渠道提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阵地;第七,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短期融资券等)。

四是增强金融监管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