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李保芳:关于“文化茅台”建设的一些思考

2019-01-15 18:16 来源 : 新华网     

分享至

去年,我们提出了建设“文化茅台”的初步设想。一年过后,我们逐步对“文化茅台”有了大体概念,社会各方也有了初步印象。客观上看,任何事物,都是不断演进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文化茅台”的建设,都将是一个开放的命题,不会一蹴而就,唯有不断探索、碰撞、实践、完善,方能汇涓流、集大成。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

第一、为什么要建“文化茅台”。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地方国营至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一代又一代茅台人不懈努力,茅台的发展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位。这个过程,茅台一直坚守的文化传统,包括工艺、品质、责任和担当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目前来看,持续紧张、相对短缺的供需现状,因品质、环境要求所带来的产能有限,将会让茅台长时间处于“卖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茅台正处于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企业发展有周期、有起伏,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警惕“灰犀牛”,才能行稳致远。

茅台出自赤水河谷,市场广布海内外,北近北极圈,南至好望角;内有3.6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外有上下游、相关方数十万海内外从业者。横向来看,尽管我们在20个月前,市值超越了帝亚吉欧,但他们在全球五个顶级烈酒品牌中,拥有尊尼获加和珍宝两大品牌;在全球100强烈酒品牌中,有22个属于他们。其关键就在于,帝亚吉欧的文化聚合能力,远非一般企业可比。

在传统不断被打破、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茅台只有不断丰富和拓展文化内涵,不断丰满和具象文化外延,才能形成跨语言、跨地域、跨文化的说服力和联心、联手、联动的凝聚力,永葆生命力和竞争力。

归结起来,建设“文化茅台”,既是茅台立足现状、谋求跨越,“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通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持续努力,逐步形成茅台的新时代特质,对内切实管用,对外可资借鉴。

第二、建什么样的“文化茅台”。

茅台地处独一无二的产区,又在代代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核心技艺。从历史看,茅台发展之初,文化主要来自于传统的同乡、同业间淳朴的共识,师徒授艺,重在精;同行竞争,重在信。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酿最好的酒,不负组织信任,当是其时的文化主流。“市场化”之后,茅台开始走出河谷,逐步建立完善经销网络,文化的内容重在“义”“利”平衡,以此获得更好认同。市场逐渐成熟之后,打造民族精品、世界品牌,则成为了茅台文化的重要内容。

建设“文化茅台”,内容很多元,形式很丰富。初步想来,目前大体应有三个“切口”:

一是增添茅台发展的新动力。就是要高度重视文化在企业治理、消费体验、价值认同、品牌赋能等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打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品牌,让文化成为引领企业前行的关键力量,推动茅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是形成茅台在新时代的特质。“文化茅台”建设,是建立在品质和品牌基础之上,茅台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进阶。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内涵,主动走出舒适区,摆脱“短缺依赖”,全面优化企业人格和气质,让茅台在世界范围内更受认同和喜爱。

三是为“中国制造”有益输出。从全球500强企业来看,他们广受称道的产品、持续不断的创新、值得借鉴的治理、锲而不舍的精神,构筑了五彩斑斓的商业文明。茅台应该有这样的理想,也有这样的信心,能够以文化超越壁垒、跨越时空,为“中国制造”乃至全球商业提供茅台借鉴。

第三、怎么样建“文化茅台”。

从“茅台文化”到“文化茅台”,顺序之变,体现的是意识之变、定位之变、战略之变。要发扬前人锲而不舍、勇于改变的优良传统,在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大胆创新、自我突破,不断提高软实力。结合当前实际,重点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一是把握方向。作为国有企业,文化茅台的建设,首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旗帜鲜明讲政治,听党话、跟党走,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茅台”建设的始终。

二是赢得人心。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化茅台”建设,是系统的“人心”工程,要坚持以优秀的文化理念和价值传导,赢得各方尊重。对内,要围绕“有作为、有希望、有价值、有尊严”,倾力构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奋斗、尊重实绩的职场氛围,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对合作方,要以集团管控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形成更加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带动上下游、相关方,不断增强“茅台身份”自觉,以最佳状态,做好服务;对外,要积极引入和倡导先进文化,切实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找差距、补短板,以更能打动人的消费体验,传播茅台声音,凝聚广泛认同。

三是统筹推进。“文化茅台”大有可为,关键要规划好、落实好。要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围绕“增添动力、形成特质、提供输出”,动员各方力量、汇集各方智慧,科学制定“文化茅台”建设规划;要统筹安排、协同推进,将“文化茅台”建设任务,明晰责任到领导、到部门、到人头;要根据阶段性目标,加强跟踪反馈,及时调整优化项目实施,丰富完善平台抓手;要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开放式推进“文化茅台”建设;要注重效果评估和经验总结,由点及面、逐步深入,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文化茅台”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我们要保持十足韧劲和百倍干劲,以更加科学缜密的方法和节奏,更加扎实稳健的作风和步伐,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辐射等功能,推动茅台不断超越自我、发扬光大、创新未来。

作者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

李保芳,男,汉族,1958年3月出生,河北石家庄人,中共党员,党校研究生。曾任贵州省六枝特区党委书记;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市长;贵州省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党委副书记;贵州水红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省委国防工业工作委员会书记。现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代行总经理职责。

责任编辑:郭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