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数艺术 >  正文

李书春:消解的光造就神秘空间

2019-07-04 14:57 来源 : 收藏投资导刊     

分享至

致青春》/李书春绘

李书春先后主持过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创项目、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他认为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的年轻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仅能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还会得到后续的推广与宣传,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国家艺术基金也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引导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和创作高度,进而培养一批艺术先锋,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代表,中国的文艺界也必将更加繁荣。

李书春作品由于其富于幻梦与神秘气息,而使其画面充满着隐喻。《旅美华人百年形象变迁》,选题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去反观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通过华人在海外100年形象的变化,反衬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历程。作品以照片为基础,但是却不完全重现照片,绘画接近着真实,同时又保持着距离,因为观众不可能精确地抓住影像,这相当于回忆一个存在脑海中的人物特征。只有轮廓能够被回忆起来,其他内容则被模糊了。通过模糊画面,通过一种细腻的技术使传统艺术题材或风格具有现代感,用灰色重新解读照片的内容,摩擦、删除的手法,糅合粗糙与细致两种矛盾的风格,有意识地忽略细节,又对整体画面进行模糊处理。

灰色,对于李书春来说是非常喜爱的,他与灰色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既可见又不可见,任何其它的色彩都没有这种能力。《旅美华人百年形象变迁》色彩上用灰颜色去构造,选择相对历史的主题,通过处理过去的形象,使作品弥漫着怀旧情绪和对历史的沉思,正是李书春想要做的,但李书春并不仅仅满足于一种对历史的追怀或发问,他更多的兴趣体现在对于绘画本身的反思上,一切艺术家的目的都是作用于想象与感情,我们透过李书春的想象进入他的内在世界,可以了解到他把记忆中的事物与现实事物联系揉合在一起。通过这些绘画,李书春缩短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

艺术创作中有诸多元素可以运用与表现,光线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其重要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对光线的理解和运用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内心世界,也是增强艺术感染力的必要手段。李书春绘画最大的特点是把光消解为平面的,减少阴影和投影,让观众在空间中看到平光的可能,同时将东方相对虚幻微妙的语言置入到西方平面化的意境中来。李书春作品中的光是有规划的,简练中透着神秘,使人流连于富有戏剧性的舞台效果,体现出着他当时的感触,这种瞬间凝固的光线并非出自无意识的随意而为,而是李书春长期研究和实践的结果。

在李书春的作品《盛夏的果实》中,描绘了母亲满心期待,温情抚摸胎儿的情景,身旁右侧一颗结满果实的小树,作品以暖色调为主,直率的记录着宁静满足的瞬间,人物的宁静与闲暇都静止于那一刻,灵活的笔触在画面定格的瞬间抓住了永恒。李书春在用艺术表达生命体的承受和创造,他不断地用视觉的方式去组织画面内部的结构关系,在平面和空间里重现时间里某个点的心理真实,让人能感受到作品中当时那段时间的状态,包括当时的环境、气味、那种空气的湿度等等。作者通过光线造成空间距离感来追求一种视觉的自然和真实,也正是这种凝固的光线使画中的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使这种深深印在画中的震撼人心的感动抓住了每一位观者。

在作品《苏珊娜的后花园》中,画面的气氛也是稳重神秘,院中的滑梯成为视觉的焦点,但色调却与地面、屋顶色调相近诠释了美的神秘,远处的云杉,高耸于不远处,像守卫的士兵给人以安全感,亦是一种探索之美,引起了观赏者无限的审美幻象并沉浸于其中的神秘气氛。

李书春的绘画使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尊重日常经验又超越表象再现、注重精神内涵的艺术传统,充满了构建绘画新的价值的探寻,也充满了视觉文化可能获得的新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李书春 简历

文艺学博士,画家、学者。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美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类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吉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美国阿尔弗莱德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责任编辑:徐丹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