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健康 >  正文

新冠病毒“物传人”:冷链、水产是传播重要渠道

分享至

2020年12月19日,结合不少进口冷链食品或外包装表面检出核酸阳性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出了“环境传人”的概念:“新冠病毒原来是人传人,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环境传人。”

继国内冷链产品被频频测出核酸阳性,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期间,又有山东烟台和临沂、山西晋城、河北沧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天津多地先后通报,部分汽车零部件外包装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

这难免让人担心,新冠病毒会“由物传人”吗?

进口冷冻食品

2020年9月24日,据山东青岛卫健委通报,青岛市在对青岛港大港公司进口冷链产品装卸工人进行定期例行检测时,发现董某某和陈某某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0月16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称此次青岛疫情的传播链和证据链完整,董某某和陈某某是被进口冷链食品传染的感染者。10月20日,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青岛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水产冷链产品

不久后,2020年11月30日,青岛胶州市在对某水产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1名搬运工呈阳性,继而发现1名共同居住者核酸检测呈阳性。12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青岛胶州无症状感染者疫情流调溯源情况。针对首例无症状感染者所在的水产公司,流调人员对该公司10月份以来库存的所有22个批次冷链产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冷链标本4612份进行核酸检测,有4个批次样本检出阳性。专家组结合溯源排查、基因测序和现场录像资料等情况,经过综合研判,一致认为:本起疫情的传播链和证据链清晰完整,是一起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链产品引发的感染,排除社区传播的可能。认定本次疫情属于“物传人”。

冷链、水产,成了新冠病毒“由物传人”的重要渠道。

物传人一般发生在疫情早期

2020年12月19日,结合不少进口冷链食品或外包装表面检出核酸阳性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出了“环境传人”的概念:“新冠病毒原来是人传人,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环境传人。”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解读称,“环境传人”一般发生在疫情早期,起导火索作用。新冠病毒“环境传人”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品污染较重;病毒在物体的表面存活时间较长;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从各方解读看,“环境传人”本质上还是“物传人”,主要指感染者排出带有活病毒的飞沫、排泄物,污染了周边的环境、物品,健康人触碰到这些物品表面的病毒后,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从而感染。

其实,早在2020年2月疫情初期,就有“物传人”“环境传人”的苗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广东疾控还通报说,一名男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但他并没有明显的外出接触史,也没有到过农贸市场。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与另外一位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很有可能因为同乘电梯感染。

防物和防人都不能放松

2020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央视新闻谈到新冠病毒“物传人”表示,新冠病毒的物传人现象不会改变国家对疫情总体的把控能力。目前有冷链传人情况,但基本都是市场、物流等第一接触点的人员感染,没有因吃冻肉、海鲜而感染的病例,不必过于恐慌。我们应保持警惕,注意人群聚集时的传染病防控。

而元旦期间,多地部分汽车零部件外包装标本核酸阳性,跟冷链有着相似的情况。吴尊友表示,虽然事件中并非冷链运输,但冬季低温环境造成“非冷链”趋于冷链效果。此前2020年11月9日,上海一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王某某,虽在机场货运站从事搬运工作,但平时并不接触进口冷链物品。“因此,国内进口非冷链货品也要按冷链标准管理,同时也要坚持货品采样检测,人员定期筛查。”

寒冷冬季是新冠病毒更加肆虐的天然环境,“防人”“防物”都不能放松。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坚持戴口罩、勤洗手、通风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就是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责任编辑:百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