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这就是刚才提到的经典爆品‘大创新’,草莓味的空气牛轧糖,比传统的牛轧糖要软很多。”
站在堆满糖果样品的马大姐品牌集装箱前,一位戴着眼镜、西装笔挺的男士正热情地介绍。边介绍,边抓过一把糖请大家品尝,就连镜头背后的摄像大哥也被照顾到,“来,兄弟,尝尝”。
他,便是马大姐食品集团总裁马立凯,也是“马大姐”的二代传承人。
“马大姐”三个字,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记忆。从结婚生子的喜庆时刻,到春节全家团聚的温馨场景,这个陪伴消费者40年的糖果品牌,始终以“甜蜜”的方式深度融入大众生活。
在“中国国际糖果季”活动上,马立凯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讲述了他如何既守护品牌的初心,又带领团队突破边界,让老品牌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守初心:40年信任背后的“真材实料”
“马大姐这名字,一听就亲切,像身边的老朋友。”谈及公司品牌,马立凯总会先提起这份“亲切感”。在他看来,这份情感联结并非偶然,而是40年如一日用“真材实料”积累的信任。
如今接过“接力棒”,他把这份“匠心”看得更重——他始终坚持“不降低品质、不伤害消费者”。对于马立凯来说,老品牌的招牌不能砸在手里,40年积累的信任,比短期利益更珍贵。
马立凯说,“马大姐的品牌价值是40年以来与消费者紧密联系沉淀下来的,是大家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份坚守,让马大姐成为无数人生活中的“甜蜜见证者”。从结婚喜糖到春节年货,从孩子的生日礼到老人的怀旧零食,一颗小小的糖果,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人生重要时刻。
破边界:让传统糖果“潮”起来
在糖果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Z世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健康化、功能化”的需求,给老品牌带来了新挑战。马立凯却把挑战转化为机遇。
他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文化赋能+健康升级”。今年,马大姐与故宫宫苑合作,推出“故宫系列糖果”——将宫廷纹样印在糖纸上,把传统祥瑞元素融入包装,让一颗糖果变成了“可吃的文化载体”。“我们就把文化和糖果结合,既在原料上进行了健康化的替代,又赋予新的文化审美价值。”马立凯解释道。
第二个突破口,是“场景和渠道”。过去,马大姐的主要销售渠道是超市大卖场;如今,即时零售、“到家服务”全面铺开。“本次积极参与‘中国国际糖果季’活动,也让品牌走出货架,与消费者面对面互动。”他说,“过去,品牌和消费者是交易关系,未来是‘朋友’关系。”
谋未来:打造“糖果生态”,让甜蜜更长久
在马立凯的规划里,马大姐的未来不止于“卖糖果”,而是要打造一个“糖果生态”——让糖果从单一产品,变成一种“可体验、可参与、可传承”的文化符号。
他推进的第一个计划,是“非遗传承”。每年春节旺季,他都会安排非遗糖果技艺传承人到全国各地的超市做“非遗大虾酥糖”展示:师傅们现场揉糖、拉糖,演示传统工艺,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老手艺的魅力。
第二个计划,是打造“糖果乐园”。依托马大姐在北京的工厂,他想建一个集工业旅游、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线下空间:孩子们可以来参观糖果生产线,亲手做一颗糖;游客可以了解糖果的历史文化,还能带走定制化的文创产品。这里不只是工厂,更是品牌与消费者交流的阵地。
“糖果未必是生活的‘主角’,但我希望它能成为‘甜蜜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他笑着说。
从守护“老味道”到打造“新生态”,马立凯用匠心与创新,带领马大姐这个品牌在40年的节点上,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会有更多优秀的本土品牌在消费市场发光,马大姐也要继续做大家的甜蜜陪伴者。”
作者/编导:程千千
后期:贾钦然 乔琦宇
摄像: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