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9月7日,由新华网主办的“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生态链协同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辽宁沈阳举行。作为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聚焦工业互联网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落地实践,搭建了涵盖政府、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工业互联网企业等多方的交流平台,旨在通过跨领域思想碰撞,解构技术融合难点,探索产业协同模式,为智慧医疗发展注入“工业级”新动能。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数字中国”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工业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医疗产业生态。从工业级物联网实现医疗设备实时监测与远程运维,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多院数据训练AI诊断模型,工业互联网与AI的融合,正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设备协同效率低、数据价值难以释放等行业痛点,成为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致辞
新华网首席运营官孙巍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正经历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新华网将继续发挥媒体优势,在智慧医疗生态建设中承担三大角色:一是做“翻译者”,将专业技术语言转化为社会共识,加速公众对智慧医疗的认知与接纳;二是做“连接器”,通过数据中台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与技术创新的高效匹配;三是做“观察哨”,跟踪全球智慧医疗发展趋势,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崔长征致辞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崔长征代表辽宁省委、省政府发表致辞,肯定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医疗融合的战略意义,回顾辽宁在该领域的探索成效,并明确未来五大重点发力方向,旨在以数智融合破解产业难题、增进民生福祉,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与“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动能。
智启健康未来:AI赋能智慧医疗全链条革新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数字中国”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工业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医疗产业生态。而AI则作为技术的驱动赋能引擎,加速推动智慧医疗从“单点创新”向“全链条升级”跨越。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学者从技术创新、产业实践、生态构建等维度,分享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的深刻思考与实践经验。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王毅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王毅就《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趋势》发表了深刻见解。王毅指出,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长链条产业,涵盖了从上游研发生产到中游商业流通,再到下游消费使用的全过程。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正催生出医药行业的新业态。提升研发效率、生产效能和服务效力,成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主任杨斌教授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主任杨斌教授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THIS清华智慧健康医疗服务系统》的探索与实践。杨斌指出,近年来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跨领域融合的智慧医疗创新平台。该平台汇聚10位医工交叉的院士、专家,构建6个医工结合研究中心,还设立15个临床实验室,打造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医工交叉创新产业链。
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工业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杨磊主旨演讲
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工业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杨磊发表题为“基于生成式模型技术的3D牙齿自动生成革命”的主旨演讲。他以牙齿承载的文明意义为切入点,结合真实市场数据、技术迭代历程与一线研发挑战,生动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为口腔修复行业带来变革,直指我国口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修复效率低下的核心痛点,提出了兼具技术可行性与医疗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邱野主旨演讲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邱野以“产教融合创新引领数字健康时代”为主题,紧扣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痛点,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邱野表示,大健康产业作为围绕人生命周期构建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其发展动力源于多重社会变革。他指出:“当前社会结构变化带来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趋势,疾病谱系转向以慢性病为主,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同时居民健康意识与消费能力提升,对大健康关注度显著增强。”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潘菲主旨演讲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潘菲以“数据要素一体化市场驱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系统阐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逻辑与医疗场景实践路径。潘菲指出,数据要素化标志着新时期的到来,医疗领域正是这一变革的典型代表。她强调,在推进多区域、多场景、多主体数据汇聚以应对实际需求的过程中,需重点突破安全基础、收益分配机制、主体协同分工三大核心问题,这是数据要素赋能医疗健康产业的关键基础。
国家优青、深圳市杰青、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转化医学实验室主任高亦博教授主旨演讲
国家优青、深圳市杰青、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转化医学实验室主任高亦博教授以“从信息化到大模型:AI+肿瘤学整合”为主题,分享了其团队在肿瘤学智能化转型实践中的核心逻辑、实施路径与经验总结。高亦博教授透露,科研团队正联合中国抗癌协会、以及神州医疗等项目参与单位,打造肿瘤学整合智识科普大模型。据介绍,该平台融合了中国抗癌协会的数百套教材和指南、专家共识,同时纳入NCCN、ESMO、ASCO、CSCO等国内外专业学术组织出版物,构建起国产开源的基座双引擎大模型,未来将服务医生、患者、医学生等多群体,实现肿瘤科普、医学教育、报告解读、风险评估等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主旨演讲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以“聚焦IT基础设施安全监管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作为扎根沈阳本地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实践者,他以医院“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弱电井为核心切入点,结合亲身经历的管理痛点、落地的智能解决方案及真实案例,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监管守住IT基础设施安全底线,为智慧医疗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聚力智慧医疗生态,共绘健康中国“数智”新图景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论坛设立三大圆桌论坛分议题,聚焦工业互联网与AI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与生态构建。“健康数智转型在行动”“AI+硬件驱动医疗数据要素化”“数字化传播赋能健康行业生态”三大圆桌论坛分别围绕医疗健康数智化转型路径、基层医疗数据要素化实践、健康传播数字化生态三大维度展开深度探讨,汇聚政产学研多方智慧,共谋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健康数智转型在行动”圆桌论坛
“健康数智转型在行动”圆桌论坛中,五位行业代表围绕医疗健康数智化转型达成深度共识,嘉宾一致认为,在健康数智化转型进程中,需以工业互联网与AI技术为支撑,聚焦医疗领域应用落地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组织重构与流程统一的深层阻力、数据孤岛与业务流程断点问题、端到端协同及跨库共享障碍等,需通过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突破瓶颈。
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价值释放是转型关键,需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完善匿名化规则,推动临床、生产及用户健康数据的互通共享,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溯源体系,释放个性化健康管理潜力。未来,行业应聚焦成本优化、价值提升与生态共建,通过标准建设、平台共享及市场化机制,构建智慧医疗生态链,形成“以用促融、以融促建”的良性循环,为健康中国建设夯实数智化基础,最终实现医疗资源高效配置与全民健康福祉提升。
“AI+硬件驱动医疗数据要素化”圆桌论坛
“AI+硬件驱动医疗数据要素化”圆桌对话聚焦基层医疗场景下数据采集、AI应用、算力架构、数据流通及融资创新等核心议题。围绕如何让基层医疗硬件与AI精准结合以获取高质量健康数据、采集到的数据怎样与大模型有效结合、基层医疗场景下算力分布与架构怎样设计更合理、医疗数据权属和使用规范如何明确以及基层医疗AI落地面临的资金痛点如何破解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嘉宾一致认为,基层医疗硬件与AI结合要依设备类型分类施策获取高质量数据;数据与大模型结合应走向“个性化Agent服务”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算力分布未来会向端侧倾斜;明确医疗数据权属并建立匿名化规则对数据流通至关重要;通过打造真实世界资产(RWA)可破解基层医疗AI落地资金难题,为基层医疗数字化提供了涵盖技术、模式、政策等多维度的可操作实践路径。
“数字化传播赋能健康行业生态”圆桌论坛
在“数字化传播赋能健康行业生态”圆桌论坛中,聚焦健康传播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与生态构建。嘉宾一致认为,数字化传播在健康行业生态中发挥着关键赋能作用,核心在于通过优质内容生产与精准触达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健康传播需兼顾专业权威性与传播效能,既要以医学专家、科普工作者、编辑团队构成的专业审核机制确保内容科学性,又要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多层次内容矩阵,适配不同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
嘉宾表示,健康传播的目标是推动行为改变,需突破“信息传递”局限,深入研究行为改变技术,并通过权威机构、顶尖专家背书增强公信力。同时,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需通过大模型隐私保护工具、伦理审查共识等路径解决,保障敏感信息安全。未来,行业需在技术赋能与专业规范间寻求平衡,推动健康传播从“讲出去”转向“用起来”,最终实现医疗资源高效配置与全民健康福祉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数智化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