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财富网讯 3月21日,2025中国财富大会·数字金融创新论坛在北京顺利举办。原中国银保监会党校副校长、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正局级监事陈伟钢参与活动并围绕“数字金融创新与监管”发表主旨演讲。
会上,陈伟钢剖析了数字金融在当今时代所呈现出的创新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监管挑战。他表示,要让数字金融在安全的轨道上释放创新活力,需构建“技术治理+制度创新+伦理约束”的三维平衡体系。
原中国银保监会党校副校长、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正局级监事 陈伟钢发表主旨演讲
陈伟钢认为,数字金融的“正向五化”,即服务普惠化、运营智能化、风控精准化、产品数字化以及生态开放化,通过技术赋能重构了金融价值链,然而,技术的“异化”亦同步催生了风险复杂化、垄断结构化、鸿沟扩大化、监管滞后化和伦理模糊化五大风险,这些风险对当下金融稳定性构成了威胁。
以去中心化金融(DeFi)为例,陈伟钢从技术、监管及市场传导三个维度系统性揭示其隐患。他指出,智能合约漏洞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如2016年The DAO事件(区块链领域著名的黑客攻击事件)导致数百万美元资产被盗,且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滞后,DeFi类新兴金融生态系统长期处于金融监管灰色地带,最终导致加密货币市场剧烈波动引发抵押品清算危机。
“数字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在创新与安全间寻找平衡。”陈伟钢表示,数字金融需要通过完善数据保护、公平算法审查及跨境监管,在确保其高效发展的同时,保障用户权益与市场稳定。
谈及目前数字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陈伟钢提出以制度创新护航技术革命,构建“包容审慎”监管生态:通过动态调整的监管机制,在包容数字金融颠覆性发展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实现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双重目标。具体而言,陈伟钢认为,在审慎监管方面,应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强化信息共享,实施穿透式监管。制度建设上,要制定适应性强的法规政策,对数字金融创新设定弹性边界,实施风险导向的监管。同时,鼓励监管沙盒实践,为金融技术革命提供安全的试验田。
“新生事物通常都很美,但风险与美丽并存,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考虑风险隔离。”在陈伟钢看来,监管既是制度,也是帮助被监管者行稳致远的服务。“监管与被监管,就像一根风筝线,二者一线相连。风来了,风筝可以自由飞翔,但千万不要试着挣脱那条线,挣脱之日,就是风筝掉下之时。”
陈伟钢还强调需以技术变革驱动监管升级,构建“数智融合”风控体系。一是搭建“金融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风险实时监控和预警。二是开发监管大模型,提升非法金融活动检测准确率。三是建立联邦学习共享机制,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提升反欺诈能力。他特别提到了DeepSeek技术在推动AI技术普惠、赋能中小银行方面的应用前景。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重构动力、防控风险和平衡创新。”陈伟钢总结,数字金融的未来在于寻找“破”与“立”的平衡——在维护金融稳定中拥抱创新。唯有构建技术治理、制度创新、伦理建设三位一体的治理框架,才能确保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实现数字金融行稳致远。
本次活动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财富传媒集团、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王沫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