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一场以“投融资视角下的科技与金融赋能发展”为主题的专场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多位资深投资人阐述了对当前科技与金融发展的观察分析。
资本是产业创新的加速器。东方富海创始人、董事长陈玮认为,向科技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转型势在必行。陈玮表示,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金融股权化的重要作用。
金融街资本董事长程瑞琦也提出了类似看法,在他看来,企业需拥抱数字化和技术创新,才能避免发展停滞。此外,技术迭代对新质生产力也具有推动作用。
“深耕产业”以及“长期主义”
在现场,中国财富网观察到“深耕”仍旧是投资人们的核心理念,“长期主义”一直是投资人秉承的原则。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战略新产业基金部负责人张年兵说,创投与产业的联系尤为紧密。特别是在当前投资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投资人必须切实深入到产业内部,真正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以及企业家的需求。
同时,张年兵也表示,“鉴于当前募资工作中,国有资金的出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募资到项目落地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与政府或具有政府背景的资金方进行紧密的合作。期望在重点区域和重要机构方面,共同支持当地的产业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程瑞琦也认为,“在投资的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企业能否在特定阶段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但价值很难用赛道、盈利模式、利润和收入去衡量。”他建议,资本更应该用实业家的心态去拥抱企业,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创投人士如何做早期投资呢?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分享了八条投资建议:“一是要敢于在非共识的‘无人区’里独断独行,投未来的稀缺性;二是坚定信心是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三是不要加杠杆、不要负债投资、不要短贷长投;四是投资是一个反人性、逆周期的事情,人多扎堆的地方一定挣不到大钱;五是早期投资的窗口期很短,因此做行研的价值较小;六是投资者不要预设立场,并需要实时变化自身观点;七是早期投资最大的学费交在创业者-1到0阶段,也就是创业者还未准备好的阶段;八是投资是一个‘知行合一’的结果。”
“健康退出”仍旧是任务主线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共35家具有创业投资背景的企业上市。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79.5%,比2023年全年上升10.2个百分点。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创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趋势持续加强。
陈玮表示,如何将投资机构与二级市场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中国的科技企业,仍旧是当前投资人士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最核心的是退出环境要好。一个健康的二级市场对于整个创业投资环境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高效的退出渠道。”
AI等前沿技术是受关注焦点
提及当前科技与金融方向的赛道,几位投资人都把话题指向了以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
张年兵表示,一是聚焦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技术;二是智能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及其衍生出的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能够赋能传统行业和实际应用落地;三是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表示,未来最大的机会是全球化、智能化和产业化的“三浪融合”。“三浪”互相影响,本质上就是新要素和新能力作用于大产业和大市场的过程。
他还特别提到,在过去的认知里,人是第一生产力,AI 主要被用来解决“造机器”的问题,现在AI正通过“端到端”的模式,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是AI发展中最具潜力和变革性的机会之一。
投资机构还需提高竞争力
在投资浪潮下,投资人也认为,未来要跟得上科技与金融的投资角度,投资机构的深化改革也必不可少。
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数字化与企业服务行业部总经理、科技与半导体行业部总经理王盛说,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还是数字行业的产业化,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均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我国投资机构的竞争力却尚显不足,需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从汽车行业看,从目前国产的电动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排名来看,前十名中能看到若干家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然而,我国的投资机构在竞争力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不足。”
王盛建议,投资机构应当秉持正确的心态,充分发掘并利用渠道资源,致力于为客户拓展市场,为被投资企业带来切实有效的支持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