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央行到底该不该买股票?有人说不合法,有人说不出格

2019-01-09 22:03 来源 : 中国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彭扬 徐昭

分享至

央行是否应该入市购买股票,近日在市场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方认为,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ETF具备一定可行性。如果以合适的资产类型方式,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

反对方认为,我国央行目前不宜参与A股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然而并没有包括股票。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央行不宜参与A股市场。

央行持有本国股市资产并不出格?

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表示,各国中央银行都大量持有外国股票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策略的一部分。考虑到稳定市场等多种原因,中央银行持有本国股市资产,并不出格。

张岸元认为,目前我国央行总资产规模约36万亿元人民币,A股总市值约48万亿元。按照日本央行对股票及ETF资产的持有比例简单测算,如果我国央行以合适的资产类型方式,持有1.58-1.78万亿元的A股资产,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

中信证券策略研究秦培景团队也支持这一看法,他们认为,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ETF具备一定可行性。

但是该团队也指出,全世界的央行都极少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货币工具。部分央行会购买海外的股票或是ETF作为管理外储的方式,但是直接购买本国的股票是极其例外的操作,这么做的就只有日本央行(2002年持续至今)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金管局的操作(建立平准基金)。金管局目前已经实现退出,而日本央行目前把扩张资产负债表购买股票ETF已经作为常规化的宽松工具之一。

从中国情况来看,该团队认为,央行购买ETF也具备一定可行性。

首先,最直接的一个潜在作用是置换证金的持仓。相较证金,央行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进行股票ETF购买的成本更低,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

其次,既可以作为稳定市场举措,也可以压低风险溢价,刺激直接融资市场。

第三,央行扩表直接购买ETF不存在信用乘数效应,流动性不会外溢,不会直接影响其他资产。

第四,可以学习日本设计“定向调控”式的ETF购买计划,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加大投资,包括固定资本、R&D等。

效仿日本央行与中国国情不符?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认为,央行作为股票市场参与者本身就是风险,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政策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发文明确央行为何进场、何时进场、进场目标是什么等,让市场明白央行的参与不会给股票市场带来额外的政策风险。所以,一般来说,央行或者主权基金尽量避免进入本地股票市场。

也有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的行为与中国国情不符。

“从日本看,它经历了20年的通缩,并且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本土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情况下,才选择了央行购买股票ETF的方式。从全世界的主权国家看,只有日本央行直接购买了本国股票,欧美国家都没有选择这种方式。”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称,事实证明央行直接购买股票弊大于利,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日本的金融机构也希望日本央行能够退出本国股票市场。

明明认为,中国与日本两国国情相差非常大,中国央行远没有到开展QE的阶段。央行开展QE,需要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但中国目前离零利率政策还有很大“距离”。

也有市场人士强调,日本当年已经穷尽手段,似乎没有别的新手段可用,所以采用购买ETF的办法,一则投放流动性,二则拉动股市。当然,从避免利益输送的角度看,购买ETF比直接购买股票要好一些。但从国际上看,这是非常罕见的操作。A股当前尽管低迷,但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并不大,如果此时央行高调入市,有人为制造牛市的嫌疑。

从长短期效应来看,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认为,央行购买本国股票资产,短期可以通过信号效应稳定股市,但并不能够提升企业现金流和股票价值。负责宏观经济稳定的央行,买卖微观层次的股票不仅缺乏专业人才,还会带来功能错位,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央行的资金没有直接成本且规模庞大,能够直接影响市场涨跌,故而央行持有股票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利益输送和股价操纵风险。

更需要注意的是,田利辉认为,央行买卖股票亏损是国家的损失,需要通过消耗国家信用的货币发行弥补亏空。央行买卖股票盈利可能带来部分股市亏空股民和央行的对立情绪。故而,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弊大于利。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储备工具较多,目前仍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央行购买股票来施行货币政策不现实,容易使得市场将股票涨跌和央行货币政策绑架起来,这是不理性的。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央行工作会议均提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而非大水漫灌。而央行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无异于“直升机撒钱”。考虑到由此新增的货币供应首先是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获得,而不是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此举更加不符合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实际上,2008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效果一直不理想,根源在日本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并非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可以解决。

在监管方面,盛松成强调,央行进入股票市场将出现监管难题,并且容易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居民和机构来投资股票,由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监管。同时,证监会也可以控制协调平准基金的运作。如果央行直接买股票,应该由谁来协调,由谁来监管?这些问题没有人回答得了。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