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扬子江药业:匠心与创新

2019-01-09 15:40 来源 : 瞭望智库产业研究部     

分享至

“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这是一条悬挂在扬子江药业集团厂区的醒目标语,也是扬子江药业的质量精神。

这家创建于1971年的药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厂,一举发展成为引领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

本世纪以来,扬子江先后八次问鼎全国医药行业,向世人展示了振兴民族医药的巨大抱负。图为扬子江药业集团厂区全景图

风雨砥砺四十七载。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于时代浪潮中千锤百炼,终于成为中医药工业的领军者。究其根本,离不开数十年如一日“对质量视如生命”的工匠精神。

孔子主张:“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思想家朱熹说:“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发展从来就不缺“匠心”与“匠魂”。

2014至2017年间,扬子江药业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一名。

“是改革开放的沃土,孕育了扬子江药业。”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说,而坚守医药主业的执着,则成就了扬子江今天的行业地位。

专注实业 匠心制药

上世纪70年代,长江北岸的口岸镇。

扬子江老厂区旁边的灯塔,见证了扬子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仪表厂的一个车间里,徐镜人带着募集来的数千元钱,与仅有的8名工人一起创建了口岸工农制药厂。

1975年,口岸工农制药厂更名为泰兴制药厂口岸分厂,可以看作是扬子江药业的前身。

这是那个时代的经典镜头:初创的企业、简陋的厂房和落后的生产设备,徐镜人自己却要顶住全部压力,带着职工自谋出路。

有这样一个细节:1976年,徐镜人好不容易在上海买到了1吨糊精。为了节省搬运费,他自己扛着大圆桶,在码头穿梭几十趟,把40多桶辅料都装上了船。

这就是民族企业家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两年之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响起,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泰兴制药厂口岸分厂发现这个历史机遇,并牢牢抓住了它。

从1980年到1988年,他们创下产销八年连翻八番的商业奇迹,一跃成为扬州市工业企业中的佼佼者。

1985年11月,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正式挂牌成立,徐镜人毫无悬念被聘为厂长。

与改革开放一起到来的,是新的知识和理念、新的技术水平和思维方式。当时,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每个人都在试图理解这个全新的时代。

从1989年至1992年,徐镜人因故离厂,厂里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至1993年他返厂复职,厂子已亏损超过200万元。

徐镜人回归之后,立刻开始大刀阔斧的改制;同时,痛下决心狠抓产品质量,升级生产设备。在同行仍固守传统的时候,他大胆建立全国营销网络,直面竞争的冲击。

为了抢占高端城市的人才、科技和资源优势,扬子江药业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常州、苏州等地实施战略布点,十多家子公司迅速做大,形成良好发展势头。

随着胃苏颗粒、银杏叶片、左克、蓝芩口服液等一大批产品陆续问世,扬子江开始脱胎换骨的改变,一系列化学变化正在发生。

1996年开始,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连续排名江苏省和全国医药行业前列,一举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纳税500强”等诸多榜单。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质量是品牌的灵魂。”徐镜人多次表示,正是靠着对质量的精准把握和至臻追求,扬子江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多年来,扬子江始终坚守医药专注实业,从不搞多元化,一门心思抓质量和创新。

“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徐镜人常常这样说。

精益求精 持之以恒

“工匠精神在扬子江随处可见,贯穿于整个药品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徐开祥表示。

徐开祥介绍说,在产品研发环节,集团坚持质量源于设计,严把药品研发关,杜绝先天设计缺陷;在生产制造环节,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广泛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技术,所有人员均需严格培训上岗。

在物料和产品检测环节,扬子江更是建立了一套高于法定标准的企业内控机制。

例如,中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于原辅料的要求是抽样检验,而扬子江参照美国和欧盟,增添了“单件取样鉴别”的过程,虽然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但更有力地保证了原辅料准确无误。

值得一提的是,扬子江药业活跃着120多个QC(质量控制)小组,他们常年开展质量、技术攻关,在全国举行各类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搭建起培育药界工匠的良好平台。

艺痴者技必良。2018年10月,从第43届国际QC大会上传出消息,扬子江药业选送的4个QC课题全部获得金奖。

在“打硬仗、闯难关”苦练内功的同时,扬子江药业一直用最严苛的外部标准要求自己,并坚持要向国际质量管理模式看齐。

为顺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扬子江曾累计投入30多亿元用于车间改造;2013年底,37个车间生产的制剂、原料药全面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或现场检查,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两年通过“大考”。

同时,企业还致力于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目标是在“十三五”时期内,发展成具有全球品牌竞争力的国际化医药集团。

扬子江药业集团广泛引进国际先进制药设备,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图为口服液生产车间流水线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立40余年来,扬子江药业没有发生过重大药品质量事故,药品抽检100%合格。

最终,扬子江药业还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江苏省药监局等机构指定为“实训基地”。迄今为止,共为各级药监、药检机构培训22批、共223人次。

质量部门的一线化验员洪丽萍2018年获得了泰州市药品检验检测技能竞赛第一名,她说,从2004年毕业进入扬子江,十五年来从没休过一个完整节假日,长期扎根班组一线,刻苦钻研检验技术,就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检验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正是扬子江人这种敬业、执着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坚持,打造了过人的药品品质和过硬的行业地位,奠定了扬子江药业紧跟时代发展的基石。

“不能把工匠精神理解为以某一个人为标兵,一个人是做不出产品的,好的产品需要很多人为之付出,是集体的智慧。”徐镜人说。

改革创新 双轮驱动

“工匠精神不是僵化的,也不是复古的,而应该是创新的、生龙活虎的、有历史传承的。”徐镜人说,强调执着、坚持和专注,但绝不等于认同因循守旧、拘泥一格,而是更要追求突破、追求革新。

如何法古而不泥古,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第一个要抓住的,必然是科技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是徐镜人的判断。

他说,扬子江药业必须补好“创新”这块短板,企业要整体加快向“高、精、尖”转型。

近年来,扬子江集团累计投入数十亿元,从德国、美国、意大利引进了全自动的生产设备,建立起现代化生产线。同时,依托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形成了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近百人,硕士近600人,形成了一支由资深科学家、高层次人才领衔,以博士为核心、以硕士为中坚力量,学历结构合理、专业分布科学的科研团队。

目前在研的化学创新药、仿制药、中药和生物药达100多个,确保了长中短期产品研发有序进行。

截至目前,扬子江药业的产品体系已经覆盖10多个领域、10多种剂型和300多个品规,有力保证了企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狠抓科研和智能化改造的同时,扬子江药业集团还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和员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人机结合“的职业技能素养,培养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技术工人。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不少岗位逐渐被机器人取代,给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事实上,科技越是发达,工匠精神越重要,人的智慧和钻研精神永远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

徐开祥表示,扬子江探索出“基于黄金圈法则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将传统质量管理转向全过程的质量风险管控,极具可推广价值。

同时,集团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多达188项,2015年以来在国际QC大会上连续获得17项金奖等等,每一次的斩获毫无例外都是来自同事们的创新成果。

由此可见,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只有注入“创新”的活力,才可以历久弥新;当下真正的商业护城河,是不断地去拥抱创新,不断地去创造长期价值。

“质量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质量的提升。质量与创新双轮驱动,才能让扬子江成为中国的骄傲,”徐镜人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郭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