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说,在减税降费政策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2019年公司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抓技术提升、降本增效,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并充分发挥区位和产品优势,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个带8年份历历在目
30年前,三十出头的熊建明从江西省机械工业设计院辞职,来到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政府蛇口管理局任主任工程师。1991年,他辞去政府职务下海创业,方大集团由此诞生。1995年,方大集团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我国最早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
熊建明说,方大的成长发展一直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推进的,无论是自己,还是公司,以及全体员工,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今,方大集团已成为全球高端建筑幕墙、地铁屏蔽门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东风,方大集团将迎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发展契机。
回顾三十年经历,熊建明对三个时间点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有三个8是非常难过的坎儿——1998年、2008年、2018年。在中国人的老话里,8就是发,大家都喜欢,但这三个带8的年份对民营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外贸型民营企业造成惨重打击,而2018年则是很多民营企业流动性困难的一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对制造业减税降费,熊建明对此非常兴奋,“民营企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盼望这些利好措施尽快落地。”熊建明说,民营企业家要更加坚定信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方大集团为什么能渡过三个“8”的坎儿?熊建明认为,第一,企业有定力,坚守主业,并不断进行创新升级,适应市场,引领市场,从而不断获得生机;第二,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始终不瞎投资,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方大集团上市20多年来,增发、配股次数屈指可数,融资总额与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几乎相当。
没有落后的产业
方大集团自1991年凭借专利产品彩板幕墙起家,做了近30年幕墙业务。“原来做的幕墙与今天做的幕墙不一样,原来只要挡风挡雨就够了,现在的幕墙要美观、安全、节能、环保。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我们一个产品做了几十年,到现在仍然具有市场生命力。”
熊建明介绍,在幕墙方面,方大一方面延长幕墙产品安全寿命、提高寿命期限,比如原来设计寿命是25年、30年,现在通过材料改进、工艺改进,可以提到40年;另一方面,采用新材料应对诸如光污染等新问题。今年两会,熊建明提出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国家应通过技术改造、更新,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
2017年下半年以来,方大集团已开始在车间使用机器人进行相关工艺处理。“此举提高了产能,提高了产品质量,方便进行信息化处理。”熊建明说,“我们一直很重视信息化建设,让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这样不仅可追溯产品质量问题,也能知道产品到客户手里的反馈情况。今年在这方面还会加大投入。同时,会尝试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生产流程、工艺做一些改进。”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广阔
谈及2019年的打算,熊建明表示,除了抓技术提升、降本增效外,还将加大“走出去”力度,今年的目标是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增长。同时,充分发挥方大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大湾区最近的重点项目招标中,与轨道交通、建筑有关的大项目,方大几乎都拿下了。”熊建明介绍,方大集团的总部、最大的工厂、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都在大湾区,幕墙和屏蔽门的订单、房地产销售收入等大部分来自大湾区,大湾区建设的启动对方大集团来说是重大利好。
熊建明表示,由于我国城市路面交通拥堵、污染压力仍然较大,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有空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布局还没有完全成网,更不要说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刚刚起步的二三线城市,这对公司轨道交通屏蔽门业务来讲将是一个长期机会。
在地铁屏蔽门业务方面,方大集团也在尝试业务转型,由总包工程向提供营运和后勤保障的服务商身份转变。熊建明介绍,2018年有将近2000万元的服务性收入。力争在几年内,技术服务性收入占地铁屏蔽门业务收入的25%至30%。
根据该公司年报,2018年方大集团取得了南昌地铁1号线、南京地铁1号线、深圳地铁11号线等8个项目屏蔽门专业技术维保服务订单。2018年方大集团全年实现营收30.49亿元,同比增长3.43%;归母净利润22.46亿元,同比增长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