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伴随黄浦江畔鸣锣声起,A股市场进入科创板时间。一年后的今天,科创板“试验田”已呈百花争妍之势。
试点注册制是科创板改革最大的制度突破,是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标。科创板用了1年时间,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注册制试点试出了蓬勃生命力,不仅为制度的复制与推广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更是激发了中国科创浪潮。
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
科创板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崭新篇章,科创板成功的试点经验值得推广复制。
行业分布来看,140家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集中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42.1%、23.6%和13.6%。
如何真正将中介机构职责执行落地、如何发挥好“看门人”的作用、如何兼顾科创企业风险特性,这些都是摆在机构眼前的新挑战。
截至7月21日,长三角区域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60家,占全国比重45%;首发募集资金超过120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
7家科创企业是奇安信、三生国健、震有科技、芯朋微、德林海、大地熊、力合微,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5地,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三大产业。作为不同细分市场的佼佼者,拥有不一样的成长路径,却有着共同的科创基因,一起站上了科创板的舞台。
截至今年6月底,科创板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44%,生物医药产业占23%,高端装备产业占15%,新材料产业占14%,节能环保产业占4%。
截至7月21日,133家科创板总市值达到26224亿元。无论是芯片制造还是创新药研发,无论是高端设备制造还是新能源产业链,科创板首次突破净利润等硬指标限制,给了更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一展雄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