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一凌晨5点,美联储再一次炸醒全球金融市场。
美联储紧急宣布降息100个基点至0-0.25%的水平,并宣布启动一项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扩大宽松计划。
这次举动包括多个计划,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并且都在一天内完成,且距离上一次紧急降息仅12日。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这次动作堪称史上最大的行动。
随后,新西兰联储提前举行紧急会议,降息75个基点并考虑大规模购债。市场预计,本周多家央行将会跟随降息。
美联储为何急不可待?
美联储原定于本周四召开3月利率决议,然而,出于安抚市场、保护经济免遭美元贬值等目的,美联储决定提前行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新冠病毒对美国人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疫情可能拖累今年的通胀表现。美国经济在新冠病毒暴发之前,基础是坚实的,然而受疫情影响,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可能变弱。另外,国外的疲弱会拖累美国的出口一段时间。
被问及扩大购债,鲍威尔称购债可以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资产购买旨在支持信贷可获量。每周或每月的资产购买规模没有上限。美联储将“大力”购买资产。对于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是否被定义为量化宽松,自己对此不感兴趣。
鲍威尔还表示,前瞻性指引和资产购买属于美联储的基本工具,但预计负利率在美国不会成为合适的政策。美联储没有工具可以针对个人及小型商业体。
美联储认为财政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它们是有效的。财政政策是实时更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的方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鲍威尔表示,今天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替代了周三的会议。换句话说,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本周不会举行计划中的会议。
上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消息称,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2816例,死亡病例累计58例。
越来越多分析人士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今年上半年陷入衰退,复苏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地方、州和联邦卫生官员如何减轻病毒的传播。
市场被炸醒
这一次,金融市场真的彻底疯狂了!
现货黄金开盘跳涨1.4%,跳空高开逾20美元。随后一度扩大涨幅至近3%并突破1570美元关口,然而数分钟后急剧回落,悉数回吐所有涨幅。
油市延续上一周跌势,WTI原油跌幅扩大至10%,失守30美元/桶。
汇市方面,美指在降息宣布刹那短线下挫,随后站稳;美元兑日元跌破106,跌幅达1.93%。
股债市场也反应剧烈。美股股指期货大幅下挫,触发交易限制。
美国国债期货收益率上涨,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期间,美国10年期国债期货回吐涨幅。与此同时,VIX恐慌指数飙升了14%.....
图片来源:wind
降息速度为何比预想的还快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不会一步到位。为何鲍威尔急不可待?
上次的紧急降息也就在半个月前。3月3日,新冠肺炎在全球数量迅速上升。除中国外,72个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万。
这一天,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50个基点。然而,可能是市场的确太恐慌了,所以并未给鲍威尔面子。
当日,道指从高点下跌了1400点之后稍有回升。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也随之下跌,均已跌破关键技术水平。
再看美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史无前例地跌破1%。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倒挂加剧。
市场对此的解释是,一向“慢吞吞”的美联储开始“急吼吼”,一定是知道了我们还不知道的消息。不仅如此,鲍威尔所说的“尚不清楚卫生事件影响持续多久”更让市场感到不安。
特朗普本月13日甚至表示,美联储最终必须把利率降至与其他央行相当的水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这句话虽然没有点名与哪个央行利率水平相当,但可以看出特朗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美联储施行类似于欧央行、日本央行等那样的低利率政策。
目前,欧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利率都已经是负利率。
(中国财富网制表)
美联储“大剂量药方”或副作用更大
此前,市场上就有很多对零利率政策的尖锐批评。
Amherst Pierpont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Stephen Stanley就表示,人们会选择呆在家里,是因为他们害怕生病。因此,不管利率有多低,消费信心也不会受到提振,经济活动一样会陷入萎靡。
虽然Stanley也预计美联储下周将降息0.5个百分点,但他指出,美联储过于激进的举措将带来负面影响,它可能会加剧投资者的一种感觉,即美联储的弹药即将耗尽。
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至1%-1.25%,主要是呵护市场,避免投资者非理性恐慌,金融环境过度收紧引发系统性风险,但现在看来收效甚微。
3月9日以来美国市场动荡加剧,一周两次熔断。
周茂华告诉中国财富,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药不对症”。市场发生恐慌波动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担忧新冠疫情失控。“美国政府与疾控有关部门如能及时采取措施,疫情越早受控,经济陷入衰退风险越低。”
在他看来,美联储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正在不断减弱。从欧美非常规政策看,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问题已经无能为力。不断推升的金融资产估值,将会导致美国金融体系更加脆弱。
不仅如此,美政府过度举债将削弱其在全球信用,不断抬升的债务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也会构成更大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