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全国两会 >  正文

专家:完善多层次医保体系应加快商保与社保融合

分享至

日前,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商业健康险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国是看两会”内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等围绕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以及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贡献真知灼见。

郑功成表示,当前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多层次”处在缺失状态。目前是基本医疗保险承担着所有人的疾病医疗保障责任,而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商业健康保险事实上尚未形成,慈善医疗“甚至在政策层面还没有破题”。

在郑功成看来,这一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基本医疗保险在制度上没有定型,导致其他健康保险发展空间不清晰,公众也缺乏清晰、理性的预期,这是最大制约因素;相关制度创新不足,如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能否强制性投向市场,这方面现行制度都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商业保险缺乏稳定的客户群体;市场主体缺乏内生动力,保险公司提供更便捷、更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等。

郑功成表示,基本医疗保险必须追求公平普惠,而保基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基本医疗保险应当解除全体人民基本的疾病后顾之忧,但不可能满足高水平保障和超越疾病医疗的健康服务需求。在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中高收入群体应当通过市场机制寻求更加符合多样性、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这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目标群体。考虑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庞大,未来15年内有可能从目前的4亿多人增加到8亿人,中国将是全球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今后,应大力推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

他特别强调,商业健康保险必须遵循市场法则,不能只是简单地报销医疗费用,而是需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没有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保险的需求将不是增长而是会伴随着法定医疗保障的不断发展而相对下降,但健康管理服务却是法定医疗保障无法满足的。因此,市场主体需要更新理念,以高附加值的健康保险产品来吸引高收入客户。

周延礼表示,虽然近年来中国健康险业务发展较快,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覆盖面仍不足,健康险费用支出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当前中国的健康险仍以重疾险为主,保单费收入占比约为56.8%;其次为医疗险,保单费收入占比为32.3%;长期护理险和失能险占比较低。此外,长短期健康险结构也需合理化发展,保险消费者期待长期甚至终身保障。

二是专业性健康保险公司服务能力有待加强。虽然国内现有超过100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提供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超过5000个保险产品,但其中仅有7家是专业健康险公司,更多的产品是由寿险公司经营。与寿险业务相比,健康险的定价基础更为复杂,道德风险更为突出,风险测算难度也更高,因此亟需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三是跨部门跨机构合作还需加强。在中国医疗体制中,公立医院较为强势,保险公司难以充分分享公立医院的健康数据,也很难介入到诊疗环节过程,因此无法在产品定价环节做好风险控制,控制最终的医疗成本支出,这导致商业健康险目前仅仅停留在理赔和给付等基本层次,难以提供令人满意的优质服务。

如何进一步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创新,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周延礼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可考虑在财税政策方面适当向专业健康险公司倾斜,例如将产品设计等环节所涉及的费用列支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是建设国家统一的疾病数据库和医疗费用数据库,加快数据接口标准化建设。保障保险公司与公立医院的数据对接,支持保险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实现商业保险信息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本医保等信息共享。

三提升民众对健康险的认知。中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民众保险意识相对淡薄。为普及推广商业健康保险,可通过新闻宣传、公益广告等方式吸引民众关注,发挥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何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