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中国财富峰会 >  正文

黄海粟:产研结合 共同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

分享至

“我手上这个瓶子里装的白色结晶,是我们中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新日恒力的主要产品,长碳链二元酸。它进一步加工之后就是下游很多工业成品的重要材料,比如长碳链聚酰胺(也叫“高端尼龙”),比如‘工程塑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高端能源、新能源汽车、医药、航空航天等数十个高新科技材料行业。”以“新格局·新业态·新财富”为主题的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中国财富峰会上,上海中能集团总裁黄海粟在发表演讲时展示了公司齐心协力突破“卡脖子”的见证。

她指出,此前,生产长碳链二元酸的方式是石油基化学法,合成条件要求非常苛刻,需要高温高压及大量的防火、防爆和防毒设备,生产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被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国家垄断,是曾经的“卡脖子”技术。相比之下,新日恒力使用的来自中科院的生物发酵法只需在常温及常压下就可以完成合成,对生产环境条件更为友好,成本可减少三分之一,并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约30%,对我国完成“碳达峰 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是中科院七个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之一,并在2020年入选中科院“弘光专项”,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新日恒力计划在明年内争取释放全部产能至5万吨,年收入预计15亿元。同时,新日恒力正在积极推进海外国际化工巨头的验收工作,并和国内外相关代理商签订每年约2.48万吨的代理销售协议。目前该产品全球市场需求约30万吨/年,明年新日恒力的产能约占全球总需求的六分之一。

此外,中能集团正在布局的另一个核心产品是长碳链聚酰胺,是中能集团与郑州大学合作的生物基长碳链尼龙高分子材料的技术转让。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长碳链聚酰胺工业化生产停滞不前,只能严重依靠进口。截至目前,这个领域仍被杜邦、巴斯夫、赢创等国际巨头垄断,国内需求大部分依靠进口,是又一个“卡脖子”技术。而在中能集团实现量产之后,可以完全取代进口,实现技术自主化、国产化。其将对包括海底电缆和天然气管道在内的我国能源保障和能源安全领域,还有我国经济安全有重要意义。

另外,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对长碳链聚酰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主要用于制造输油管和离合器软管,降低了由于金属管之间碰撞磨损引发的漏油、火灾等隐患,不仅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同时也减轻了汽车质量,节约了能源消耗,对“碳达峰 碳中和”有重要作用。

今年6月,中能集团已经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在大同市云冈区建设生物基新材料(中国)产业城,加快产业化落地。项目总投资500亿元,首期投资255亿元,首期年产值有望达到550亿元,力争未来5年内将产业园打造成国内乃至全球装置最全、单线规模最大、原材料单耗最低的生物基长碳链聚酰胺(含耐高温)的生产基地之一。

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中国财富峰会由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主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新华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财富网承办。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