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将进酒Bar】千年网红苏东坡:朋友圈里最暖的那个

2019-03-07 09:03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九公子の桐   原创

分享至

1079年冬,开封府御史台监狱,寒风刺骨。

42岁的苏轼落寞地坐在监狱中,看窗外柏树森森,听乌鸦悲啼。

100天前,他还是篇篇爆款的文坛红人、政绩卓著的明星市长,没想到一夜之间,因几篇诗文沦为阶下囚。

在被押往开封府的路上,他曾想学前辈屈原跳江自杀;入狱后,他偷偷备了毒药,打算在得知要被处死的消息后,服毒自杀。

转机发生在一个夜里。那天晚上,苏轼正在睡觉,迷迷糊糊听到有人进了囚室,躺到自己身边。死心已备的苏轼毫不介意,翻了个身接着睡。凌晨3点多,新来的“犯人”忽然把他摇醒,对他耳语一句“恭喜苏学士”后便扬长而去。

来人正是宋神宗派来的小太监,他见苏轼被关大狱还能呼呼大睡,说明心底坦然,当夜向神宗如实作了汇报。

终于,在被关押了130天后,圣谕下发,苏轼重获自由,但也丢官降职,从湖州(今浙江湖州)市长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无“签单权”。这个案子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那天晚上,乐天派苏轼几杯酒下肚,忍不住提笔写道,“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写完,苏轼暗骂了自己一句,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可救药。

“乌台诗案”是苏轼遭遇的第一个劫难,却不是最后一个。在人生的后20多年中,他陷于新旧党争,流放12年,病死在获释北返的路上。

磨难没有击垮苏轼,反而将他磨砺出耀眼的光芒,让他的作品长存澄澈豪健的浩然之气,让他的人格绽放旷达、真挚、正直的精神光辉。

林语堂曾说,苏轼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假如跟李白做朋友,他会成天找你喝酒炼丹,动不动把你的车马、外套、包包拿去抵酒钱;

假如跟杜甫做朋友,他一天到晚苦哈哈的,给你写首诗,不是借米就是借钱;

跟苏轼同时代的大咖王安石做朋友,无趣,包拯请他喝酒他都滴酒不沾,袖子还油腻腻脏兮兮的;

要是跟那个砸过缸的司马光做朋友,无聊,他有“道德洁癖”,在他跟前说错个话,可能就影响仕途。

所以,像苏轼这样的人,最适合交朋友,也是朋友圈里最暖的。

不管境遇如何,他三天两头就晒美文、美景、美女、美食;找他写点东西、题个字、画张画,他几乎来者不拒;约他喝酒,也不会担心被他灌,三两杯酒他就醉眼朦胧了。

最关键的是,除了找他弟弟苏辙外,他很少找朋友借钱。

苏轼开朗乐观、至情至性、温暖宽容、讨人喜欢,实在是“千载难遇的有趣灵魂”。

苏轼,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一个诗书之家。

轼,是车上最不起眼却不可缺少的零件——车前扶手。父亲苏洵为儿子取名“轼”,是希望他安守本分,做一个有才华却不锋芒毕露的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苏轼这样的灼灼才华,也是藏不住的。

1057年,年仅20岁的苏轼来到京城开封参加高考。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对着苏轼的答卷《刑赏忠厚之至论》赞不绝口,“欲取为第一人”。

又怀疑文章这么好,一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恐招物议”,于是给文章点了第二名。

没想到发榜后,曾巩既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能写出天下第一文章的是四川小伙苏轼。

欧阳修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逢人便夸,“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年少苏轼一举成名。

其实,对超级学霸苏轼来说,这只是牛刀小试。

3年后,苏轼通过北宋最高级别最高难度的制科考试,被皇帝定为最高等级第三等。

在两宋300年历史中,制科考试只录取41人。在苏轼之前的100年里,只有一个叫吴育的读书人被点为次三等。凭借绝世才华,苏轼成为北宋百年NO.1。

23岁的苏轼,实力践行了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而随着文艺素养的不断加深,诗、词、书、画、文样样精通的他,凭借一身的艺术“细菌”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

《枯木竹石图》 宋代 苏轼作

苏轼一生共作文4800多篇、诗2700多首、词300多阙,数量居北宋文学家之冠。

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代表宋代散文最高成就,他名列“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诗歌奠定了宋诗风貌,将宋诗推向高峰,他是北宋诗坛第一大家;

苏轼改革词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并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千古绝唱;

苏轼的书法因用墨丰腴、结字扁平被黄庭坚讽刺为“石压蛤蟆”,但也因丰腴跌宕、神气横溢而自成一家,为“宋四家”之首。

《寒食帖》 宋代 苏轼作

苏轼的绘画画风大胆创新,尤其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奠定了“文人画”的基础。

王安石这样评价苏轼的才华,“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的卓越,还在他不遗余力地提携、培养文学人才,“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共同成就了北宋文坛繁盛的创作局面,也是古代文坛的巅峰之一。

苏轼画像 宋代 李公麟作

虽然在文艺圈风生水起,官场却并不适合苏轼。刚刚踏上仕途,就卷入了党争。

对于变法,苏轼是反对的,他不主张王安石采取强硬的政治手段进行改革,而且认为新法并不利于百姓。

对于变法领袖王安石,苏轼更是看不惯,经常仗着自己文思敏捷抓住把柄就怼怼王安石。

王安石说“波”乃“水之皮”,苏轼打趣,“滑者,水之骨也。”

王安石写黄州的菊花,“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觉得可笑:菊花开在深秋,耐冷不落瓣,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轼得罪王安石的下场就是他每天被新党攻击,连他的头号粉丝宋神宗对他的印象都不太好了,将他下放到杭州、密州、徐州做市长。

在做地方市长期间,苏轼一边勤勤恳恳地为当地百姓做事,一边继续发挥毒舌属性,写诗文讽刺新政。

上文所书“乌台诗案”即由此引发。

几年后,苏轼等来了哲宗即位,新党倒台,重新得以重用,17个月间飞速升迁至国家秘书处秘书,仅次于丞相。

虽然被旧党领袖、砸过缸的司马光赏识,可苏轼又站出来说实话了,“新法也有好东西,不能全部废除。”他还针对旧党的贪污受贿、互相包庇狠狠地向皇帝参了一本。

得了,这下苏轼两边不讨好,彻底被排挤。

又过了几年,新党再次上台,苏轼被认作旧党势力被清除,在60岁高龄先后流放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州)。

在宋朝,流放海南是仅比砍头轻一级的重罚。

苏轼一生颠沛,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其中既有时代的原因,但更关键的则是他“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直男”属性。

《东坡笔记》记载,苏轼曾拍着肚皮问身边的人,“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个侍女说是锦绣文章,另一个侍女说是满腹经纶,苏轼都嫌不够恰当,直到侍妾朝云说,“一肚子装的都是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赞“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东坡居士笠屐图》(局部) 张大千作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写到,“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半生漂泊,生活清苦,天生的乐天派苏轼将本应愁云惨淡的日子过得有酒有肉还好玩。

作为一枚吃货,苏轼的美食地图也堪称北宋第一。

在偏僻的黄州,猪肉“价贱如泥土”,苏轼成功研制了火遍全球的东坡肉,还专门写了首《猪肉颂》,大力推广做法,声称“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瘴毒弥漫的惠州,他买别人不要的羊骨头,煮熟后剔肉细嚼,大呼“意甚喜之,如食螃蟹”。他尤其喜欢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食物匮乏的海南,他“食蠔(牡蛎)而美”,写信给儿子,“千万不要告诉朝廷那些人,我怕他们跑来和我抢食。”

苏轼自我表白“不可一日无酒”。虽然只有一瓶啤酒的酒量,但苏轼特别喜欢喝酒,桂酒、蜜酒、酥酒、松花酒、竹叶酒……一一尝遍。

苏轼还喜欢酿酒,酿成蜜酒、天门冬酒、真一酒、松醪酒,每酿成一种酒必得意地写诗作赋,留下了《蜜酒歌》《中山松醪赋》《真一酒歌》等名篇。377字的《东坡酒经》,堪称酿酒之经典。

《戎州》一诗写的是距苏轼四川老家200多公里的宜宾。那里是“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白酒的地区”,自汉代建城便是“街头酒贱民欢乐”的酒王国。

1059年(嘉祐四年),苏轼苏辙兄弟守制期满后奉召还朝,侍父沿岷江东下自游行,一路吟诗作对,把酒言欢。

船经戎州(今宜宾)时,不知是否为当地佳酿“荔枝绿”所助,苏轼诗兴大发,连作四首,《戎州》即为其一。

“荔枝绿”即今之五粮液。五粮液酒素来已久,名字随朝代更迭变化多次。唐代“重碧酒”,宋代“荔枝绿”,到晚清得名“五粮液”。

“五粮液”,顾名思义,用大米、玉米、糯米、高粱、小麦五种粮食为原料,以独有工艺融五谷精华,生成不同香气,不同香气又巧妙平衡,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各有其味,和谐丰满。酿出来的酒“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此即五粮液之品质特点,其绝妙之处在于它恪守了中国文化“不偏不倚”“致中和”的中庸之道。

如今的五粮液,有浓香窖池3.2万余口,其中600年以上的明窖池59口,300年以上的古窖池156口。其“古窖泥”是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活国宝”。

五粮液古窖池

应该说,五粮液是“酿酒大师”苏东坡最优秀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也是五粮液“大国浓香”品牌所蕴藏的最深厚的文化自信。

美酒入了苏轼的诗肠,化成千古绝唱。苏轼200多首诗、90多首词均与酒有关。

如果没有“把酒”,“问青天”将少了很多豪迈;如果不是“春风吹酒醒”,如何潇洒地让“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没有带酒夜游赤壁,就没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

学生黄庭坚曾说,东坡饮酒不多即烂醉如泥,醒来“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

苏轼的“趣”还体现在交友上。

苏轼常与好友佛印禅师参禅论道。一天,禅意大发的苏轼提笔写下一首侍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写完,自我感觉良好,便遣人送给佛印。没想到佛印回复“放屁”二字。

苏轼怒气冲冲去找佛印理论,佛印笑着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意思是,你自称“八风吹不动”,但简单的“放屁”二字就让你坐不住了。苏轼幡然醒悟,两人相对大笑。

朋友陈季常怕老婆,苏轼写诗嘲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从此,陈季常老婆“河东狮吼”的绰号远扬。这个故事后来还被拍成电影,可以说影响非常深远了。

无论如何落魄,苏轼始终有诗酒相伴,有友人谈笑,用乐观、豁达回应人生的一次次暴击,用诗酒回馈生活以美好。

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流放黄州时,苏轼前往南京探望已经下野的王安石。仿佛没有之前的政见不同,没有“乌台诗案”。

这次会面,两个光明磊落之人同吃同住一个多月,把酒言欢、谈诗论文,以开阔的胸襟、渊博的才学留下了一段文人相亲的佳话。苏轼甚至感叹“公已觉十年迟”。

1101年,宦海沉浮、半生漂泊的苏轼在获释北返的路上因病去世。

虽然苏轼的生命结束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真诚,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旷古才华,让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在时光的磨砺中愈发流光溢彩,成为当之无愧的千年偶像。

酒后吐真言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新媒体编辑:梁肖廷 张维嘉 视觉设计:王祺 陈卓然 乔琦宇)

责任编辑:梁艳红
相关推荐